Love分享

 

讓他人喜歡自己的喜歡自己攻心術 每個人都學得會

 

別說「你錯了」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並非意識不到犯了錯誤,只是頑固地不肯承認而已。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錯了」時,必然撞在他固執的牆上。 沒有幾個人具有邏輯性思考的能力。我們多數人都具有武斷、固執

 


別說「你錯了」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並非意識不到犯了錯誤,只是頑固地不肯承認而已。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錯了」時,必然撞在他固執的牆上。

沒有幾個人具有邏輯性思考的能力。我們多數人都具有武斷、固執、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等缺點,所以我們很難向別人承認自己錯了。

而且,一個人說錯話或者做錯事,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們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也會強調客觀原因,認為錯得有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正如羅賓森教授在他的《下決心的過程》中所說:

「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處世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藉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藉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有一位先生,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簾。當賬單送來時,他大吃一驚,意識到在價錢上吃了很大的虧。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他,問起那些窗簾時,說:「什麼?太過分了。我看他佔了你的便宜。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位先生卻不肯承認自己做了一樁錯誤的交易,他辯解說:「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價錢買到高品質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

結果,他們為此事爭論了一個下午,最後不歡而散。

當我們不願承認自己錯了的時候,完全是情緒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經沒有關係。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如果對方處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難以下嚥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那我們是決不肯接受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既然我們自己是這種習性,那麼就可以理解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習性,因此不要把所謂「正確」硬塞給他。

有一位汽車代理商,在處理顧客的抱怨時,常常冷酷無情,決不肯承認是自己這方面的錯誤,總想證明問題的根源是顧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錯誤。結果,他每天陷於爭吵和官司糾紛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壞,生意也大不如以前。

後來,他改變了處理客戶抱怨的辦法。當顧客投訴時,他首先說:「我們確實犯了不少錯誤,真是不好意思。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關於你的車子,我們有什麼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請你告訴我。」這個辦法很快使顧客解除武裝,由情緒對抗變成理智協商,於是事情就容易解決了。如此一來,這位代理商就能輕鬆地處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來越好。

當我們說對方錯了的時候,他的反應常讓我們頭疼,而當我們承認自己也許錯了時,就絕不會有這樣的麻煩。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地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古埃及阿克圖國王在一次酒宴中對他的兒子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不要對別人的錯誤過於敏感,不要執著於所謂正確的意見,不要輕易刺激任何人。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應當牢記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遠別說『你錯了』。」

儘可能地尊重他人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會階層中,小而言之,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區別,但絕對沒有人格的貴賤之分。捫心自問,我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嗎?同樣,這也正是別人都需要的。聰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別人。

有位企業老闆一次批評他的女秘書:「你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個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列印文件時注意一下標點符號,讓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樣可愛。」女秘書對這次批評印象非常深刻,從此列印文件很少出錯。
這位老闆算得上是一位聰明的人了,說話如此委婉、客氣,是他好修養、好氣度的體現。假如他換一種盛氣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麼工作的?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虧你還是大學生呢?」只能讓下屬委屈,反而達不到糾正對方錯誤的目的。

有人說的話,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不錯的,但由於說話時不尊重對方,因而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

人的心靈就像花朵:開放時會承受柔潤的露珠;閉合時會抵禦狂風暴雨。假如我們在規勸別人,實際上就是讓他的心靈開放。但是,被規勸的人往往用閉合來抵禦我們的語言,因為他並不知道我們送的是雨露,而只是知道怎樣保護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損傷他的自尊心,尊重別人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一般來講,我們規勸別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質上,也確實比別人高,因為你自己覺得比別人的觀點正確,這才能勸人;如果覺得比別人低,那就表明你觀點不正確,或者對自己的觀點不自信,那還去勸什麼人呢?因此,勸人的人實際上的位置應該是高的,但這種高,在勸人時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只能擺在和被勸人平等的位置上,這不是虛偽,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當被勸人覺得你尊重他了,設身處地地在為他著想,他才能認真考慮你說的話,才能把心扉打開,才有可能達到勸說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說得對,把位置擺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一派批評人的口氣,勢必引起被批評人的反感,因為你沒有尊重他,他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你,使你不但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還生一肚子氣。如果他迫於某種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於你的批評,口頭上也許承認自己錯了,內心深處還是不會聽你的。

有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的例子。

老師:請張麗同學回答問題?

張麗:我不回答你?

老師:張麗同學,你既然不回答我的問題,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嗎?既然你不肯說明,那讓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不能為人師表,不能讓同學們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才使你這樣呢?

張麗:老師,沒有,沒有的事。

老師:既然我還稱職,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讓我難堪。那麼,讓我猜測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吧。我認為,不外有三種情況:第一,可能是我的啟發式教學搞得不得當,問題提得過於淺薄,引不起你的興趣,你不屑於回答,是這樣嗎?

張麗:不,不是。

老師:第二,是你能回答這個問題,但不想回答。如果是這樣,你現在回答也不遲。

張麗:我……我……

老師:第三種情況可能是你不會回答,但又礙於情面,不肯承認自己不會回答的現實,忽然一時糊塗,想以強硬的態度搪塞過去。但我為什麼要這樣認真呢?我實在不願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

張麗:老師,您,您別說了……請告訴我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這位老師尊重自己的學生,並心平氣和地耐心引導,消除了學生反感的情緒,終於打開心扉。

試想如果這位老師居高臨下,不管青紅皂白,一通批評,學生的牴觸情緒會更大,不會輕易地認錯的,因為她失了面子,老師勢必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甚至可能連課也沒法往下上了。

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

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人的需要由低級向高級分為五個層次,排列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從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將這些需要應用於交談,要求你善於體察人心,瞭解對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並採用適當的方式予以激發和滿足,使之產生所要求的行為。

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權力後,每天做著皇帝夢。一天,袁世凱正在午睡,一位侍婢按時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這位侍婢進門時不慎,將手中珍貴的羊脂玉碗打翻在地,化為碎片。玉碗的破碎聲驚醒了袁世凱,他一見自己心愛的羊脂玉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聲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賤命不可!」

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婢女連忙跪著哭訴:「這不是小人之過,婢女有下情不敢上達。」

袁世凱大罵道:「快說快說,看你死到臨頭,還編什麼鬼話。」

侍婢哭著回答:「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賬東西,」袁世凱更加怒不可遏,「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小人不敢說,怕人哪!」婢女哭聲更大了。

袁世凱氣得陡然立起,咬牙切齒地說:「你再不說,瞧俺不殺了你!」

「我說,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一條五爪大金龍!婢女一見,嚇得跌倒在地……」

袁世凱一聽,心中不由一陣狂喜了,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真是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袁世凱怒氣全消,情不自禁地拿出厚厚的一沓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終日侍奉袁世凱,對他夢想當皇帝的心理當然體察入微。當寶碗玉碎、生死攸關之際,婢女情急智生,順口編出「五爪金龍驚落玉碗」的故事。這故事正好「印證」了袁世凱的美夢——真龍轉世,滿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使袁世凱化盛怒為狂喜。婢女不但揀回了小命,還得到了「皇恩」。




春秋戰國之際,在楚宣王執政時間,楚國實力強盛,鄰國都不敢和楚國作對。楚宣王聽說中原各諸侯國都很畏懼大將昭奚恤,他心裡不是滋味,於是他問眾大臣:「各諸侯國如此畏懼昭奚恤,他實際上怎麼樣?」群臣聽後都默不作聲,不知怎樣回答才好。

這時一位叫江一的大臣站出來說:「我還是先講一個故事:飢餓的老虎出來找食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能吃我,天帝派我來做百獸之王,你要是吃掉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旨意。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走在你前面,你在我後面跟著,看是不是百獸見了我都害怕。』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話,跟著它走,果然不管是什麼野獸見了它們走來都嚇跑了。老虎並不知道野獸們是由於害怕自己而逃跑的,還以為是害怕狐狸哩!」

江一講完這個故事後接著說:「如今國王有土地千里,軍隊一百萬,而把軍權交給昭奚恤,所以各諸侯國就懼怕他了。其實,他們是怕國王的軍隊,好比百獸害怕老虎一樣。」

楚宣王聽說各諸侯國害怕的是昭奚恤,而不是他自己,心裡自然不是滋味。君王妒臣,難免性命之憂。江一站出來以故事相喻,指出昭奚恤不過是狐假虎威,借用君王的威風罷了,使楚宣王釋然。

這就是要掌握對方需要的重要性。攻心也是如此,只要滿足了他的心理需要,沒有不能成功的。

表達出你的喜愛之情

心理學家說,在實際生活中沒有人是完全自信的,因此大多數人都特別需要別人對自己的肯定。

一天,妻子請她的丈夫講出自己的6個缺點,以便成為更好的妻子。他想了想說:「讓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訴你。」第二天一大早,他來到鮮花店,請花店給妻子送6朵玫瑰,並附上一個紙條:「我實在想不出你需要改變的6個缺點,我就愛你現在這個樣子。」當他晚上回到家時,妻子站在門口迎接他,她感動地幾乎要流淚。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戀,也就是喜歡自己。這個世界上,你最愛的人是誰?恐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自己。人們都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自己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這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如果別人喜歡我們,就比較容易贏得我們的喜歡,而不管他客觀上是怎樣的人。

看看你身邊的人,你想過你喜歡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徵嗎?你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漂亮嗎?還是因為他們聰明?或者是因為他們有錢?有社會地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通常喜歡的人,是那些也喜歡我們的人。他不一定很漂亮,或很聰明,或者很有社會地位,僅僅是因為他很喜歡我們,我們也就很喜歡他們。這個規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呢?因為喜歡我們的人使我們體驗到了愉快的情緒,一想起他們,就會想起和他們交往時所擁有的快樂,使我們—看到他們,自然就有了好心情。而且,那些喜歡我們的人使我們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因為他人對自己的喜歡,是對自己的肯定、賞識,表明自己對他人或者對社會是有價值的。

增加見面的次數

現在社會上很多包二奶、包三奶、包四奶……的現象,男人們好像永遠都是見一個愛一個,新歡總比舊人吃香,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正所謂「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是人的天性使然嗎?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向被試驗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現了20多次,有的出現了10多次,有的只出現了一兩次,然後請被試驗者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被試驗者更喜歡那些看過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看過幾次的新鮮照片,也就是說,看的次數增加了喜歡的程度。

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就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

人的心既堅強又柔弱,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體。有些感情因素,比如喜歡,會在不知不覺的接觸中產生。接觸頻率,或者說見面次數越多,越會喜歡。

有社會心理學家為了證明這個效應,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所大學的女生宿舍樓裡,他們隨機找了幾個寢室,發給它們不同口味的飲料,然後要求這幾個寢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嚐飲料為理由,在這些寢室間互相走動,但見面時不得交談。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評價她們之間熟悉和喜歡的程度。結果發現:見面的次數越多,相互喜歡的程度就越大;見面的次數很少或根本沒有,相互喜歡的程度也較低。

閉上眼睛,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對有些人的印象一般,但是隨著經常的接觸,是不是會越看越順眼,甚至會越來越喜歡?

有些人我們第一次可能覺得她不漂亮,不溫柔,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但是卻天天見,時間長了,是不是也會越看越覺得她很漂亮,可愛?

聰聰、小華和明明三個人在高中念同一個班,彼此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高考之後,聰聰和小華都考在了同一所大學讀書,而明明則考到了另一座城市的一所大學裡上學。聰聰和小華幾乎每個星期都會碰面四五次,有時是相約一起出去玩,有時是一起吃個飯,有時是在校園巧遇。明明在新學校也結識了許多自己的新朋友,和聰聰、小華則是只在寒暑假才在家鄉見面,一起開心地玩幾天。結果很顯然,儘管他們三人還是好朋友,但是不知不覺中,聰聰和小華的關係更加親密,而與明明則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疏。

可見,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

當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的時候,就可以時不時地故意製造見面的機會。假如她經常去某個教室上自習,你就故意也在那個時間點去那個教室上自習,「嗨,這麼巧,你也來這上自習呀」,並想盡辦法坐的離她近點兒。

試想,你每天都這樣見到她,在她旁邊學習,就有機會了,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你在時不時地和她探討下問題,送她回家/寢室。她會對你的印象越來越深,很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就喜歡上你。

假如你想得到領導的重視和賞識,你就有必要經常向領導匯報工作。工作一開始,就要先匯報,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要按時匯報,進行到一定程度,要及時匯報,工作完成,要立即匯報。這樣,經常性地匯報,與領導接觸的機會就多了,見面的次數也多了,讓領導瞭解你的機會也多了,與領導越熟悉,領導越有可能喜歡你,這樣,提拔你的可能性就大了。成不成,混個臉兒熟,機會總要大些。

如果我們想與某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就不妨多找機會和他見面。

對別人表示關心

不需要懷疑,人最關注的就是自己。所以,你要對別人表示關心。

有家餐廳,一群人坐著聊天,適逢餐廳員工下班,有位服務員推自行車時,不小心摔了一下,只見經理快速起身跑了過去,扶起那位服務員關切地問:「摔傷了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服務員回答:「不用」。「你看腿都摔破皮了,去餐廳搽點藥,歇歇再走吧。」經理小心地扶著她回到餐廳,然後就去找藥,找到藥後,又親手替服務員擦上,還對她說如果不舒服,下午就不用來上班了,工資照發。那位服務員連聲說:「不用,不用。」這種做法比發幾百元錢獎金更能贏得這位服務員對工作的熱愛。

對小事的處理能反映人的素質。公司上班大家相互見面打個招呼,問一聲:「身體完全好了沒有?要不要再多休息幾天?」或者:「家裡的事解決了嗎?要不要幫忙?」這種簡短的問話,能溫暖人心。你心裡關懷別人,但不說出來,別人又怎能知道?即使有些極端自私的人表面做出一些關切和問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打動人心。

有些人和同事、熟人、朋友許久沒見面了,但見了面後,卻仍然還像平時一樣,這樣豈不令人傷心。試想如果你許久沒上班,上班後別人見到你沒有任何特別的表示,你心裡一定會有這種感覺:我這麼久沒來上班原來他們還不知道,我在他們眼裡太不重要了。既然你有這樣的感覺,別人也一樣。下次你遇見許久沒見的朋友時,別忘了用驚訝、親熱的語氣表達你的問候。「好久沒見你了,幹什麼去了?」「好久沒見了,真有些想你。」

關心別人,意味著被他的興趣所吸引,為他的高興而高興,因他的擔憂而擔憂。一個人只要對別人真心感興趣,他必將贏得真正的友情,必將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毫不猶豫的幫助。

小結

當我們說對方錯了的時候,他的反應常讓我們頭疼,而當我們承認自己也許錯了時,就絕不會有這樣的麻煩。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地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有人說的話,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不錯的,但由於說話時不尊重對方,因而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

只有當被勸人覺得你尊重他了,設身處地地在為他著想,他才能認真考慮你說的話,才能把心扉打開,才有可能達到勸說的目的。

如果別人喜歡我們,就比較容易贏得我們的喜歡,而不管他客觀上是怎樣的人。

人的心既堅強又柔弱,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體。有些感情因素,比如喜歡,會在不知不覺的接觸中產生。接觸頻率,或者說見面次數越多,越會喜歡。






別說「你錯了」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並非意識不到犯了錯誤,只是頑固地不肯承認而已。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錯了」時,必然撞在他固執的牆上。 沒有幾個人具有邏輯性思考的能力。我們多數人都具有武斷、固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852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