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是否知道神轎的由來和種類與禁忌嗎? 一次讓您了解~ 觀看數:10756 人
轎,原為交通工具,隨着科技的發展早已被時代淘汰,但神明坐神轎的觀念卻依舊深植民心;迄今神明出巡、進香仍以神轎為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我們也經常見到神轎安置在卡車上或轎底加裝輪子的奇觀。
神轎依造型和性質可分為文轎、武轎、輦轎、四輪、手轎等類型。文轎有屋蓋,四周雕工精緻唯美,如媽祖使用的「鳳輦」;武轎則以輕便耐用為主,轎頂以帆布遮掩,轎身則以流蘇裝飾,多為武將、王爺所使用。輦轎是帝王、后妃級神明所專用,輦原指天子之車,故稱輦轎,後級女神(如媽祖)則使用「鳳輦」。
文轎、武轎、輦轎體積龐大,須由八人扛抬,也可在前後加入兩人手扶轎擔「掌轎」使其上下晃動。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早期製造神轎之前,工匠尚須焚香沐浴以示莊重,在製造過程中,「不淨者」也不得接近,以免褻瀆神靈。目前製造神轎以鹿港地區最為著名,一般大型神轎造價都在十萬元以上,價格高低則以雕工多寡來衡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神轎遶境之目的在巡視轄區,遶境日期通常選在神誕之日,但如逢「歹年防」(天災人禍較多之年頭)地方不靜,信徒也會請神明出巡驅魔除煞,然其具體功能則在安撫民心。神明遶境所經之處,居民會在門口擺設香案祭拜,當主神轎通過時,民眾也紛紛跪在道路中央,讓神轎從上方越過,因為民間咸信「鑽轎腳」可以消災保平安。
「神轎」是遶境隊伍中的主角,一般「神轎」可分為「文轎」和「武轎」兩種,兩者區別在於「文轎」有轎頂,一般皆屬王爺、千歲、或媽祖等文質之神的轎子,而「武轎」並沒有轎頂,大都為武將出身神明的轎子。因「文轎」有轎頂較重,拜廟常以前後三進三退為主,莊嚴而肅穆,而「武轎」因為較輕,所以拜廟時轎班的步伐較富變化,加以「武轎」轎後一般常插五方五色旗,上下搖晃的五色旗,配合轎班整齊劃一的步伐,更顯出「武轎」活潑的神韻!
據說神轎在清朝嘉慶年間因進香、參香、繞境時,沒有神轎而是用手捧著神尊,較為不方便,因此在那個年代產生了神轎,抬神轎時的晃動,用意是把神明晃醒,請神明出看看信徒們為祂準備的陣頭和祭品,也有人說越搖越旺,感覺比較風光,據說神轎上的神明跟抬轎人是心意相通的,所以他們所走的方向都是神明的旨意。它可說是民間宗教藝術的結晶 ,也是活動的重頭戲喔!
~神轎禮儀~
接轎人員拿香參拜時~是拜轎上的神明~轎班人員必須把臉轉向~因為是拜神明而不是拜人~轎班可趁這個時候~友宮接轎時讓抬轎的那一邊肩膀休息一下喔!官將首及友宮乩身接轎時亦同亦可避免不必要之衝突(註一)
1-行轎間正面而迎-謂失禮 擋轎 正沖 .脫肩為大忌.因一但脫肩必造成轎子滑落損壞 !
2.禁月事.孕婦.不潔
3.禁碰觸神轎(僅乩身神明接駕才可碰觸神轎稱~候駕或起駕
4.禁衣着不得體例如(短褲.短裙.露胸.大腿.等....)
5.禁一邊嚼檳榔.言談.嘻笑.謂失敬!
6.淨身沐浴 食齋或心齋
7.禮轎要正 正:指腳步與時間 禮轎時間過短易敗轎 過長亦強搶格位 ---大失禮
8.起駕 停駕 進宮廟 -起駕金 牌坊金 落馬金 進宮(廟)金 回駕金 ...等等
9.遇經天橋,地下道時文武轎須快跑通過
10.遶境途中遇有喪家則文武轎則須朝45度角快速通過神將亦同 開路鼓亦得熄鼓 以表對亡者尊重
行禮:廟方雙手舉高捧香三小墊步(側邊前後擺動)香一樣擺動
我方接香也以雙手舉高捧香(同上)
後插香至我方香爐~
**但有的有用水果或茶 動作一樣 (回禮)
**但向我方神敬禮後要退回(水果或茶)給廟方..表示已敬神完畢.
**如廟方沒行禮就直接.接向我方神敬禮在退回給廟方
(註一)(指正面而迎)神轎出門時不能兩目相交的意思啦!
不能擋在前面...因為有無形的神將兵馬在~會被『煞』到氣。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要是有人靠近~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被隨行人員推~推......走~(有的還被推倒在地~)
同理;神轎出門是指「高官」出巡~通常都是嚴肅、迴避、肅靜、隆盛,無形將兵馬在其中~有人穿插的話~像是:被人打斷前路的意思,因此古代官人出門,若有人在前,正面觀看~是會被視為『無禮』。另一方面也會被當暴民或是現代所說的閒雜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