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一個方法比薏米「祛濕」更直接!都是中醫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不知道就虧大了! 觀看數:4044 人
關於祛濕大家肯定看了不少的科普文章,大概不少人都已經知道薏米有祛濕的效果,而用於祛濕的薏米被做成薏米粥、薏米水、加入了薏米的各式菜肴。
不過這些通過食療祛濕的方法,是需要一個人體代謝的周期,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也有所不同,未必每一個人都適合利用薏米祛濕,薏米性質滑利,如果原本就小便多者、滑精者、孕產婦都需要慎用,
下面的方法比薏米祛濕更直接!都是中醫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每個穴位灸一遍哦!
1、陰陵泉穴
陰陵泉
位置: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取穴:曲膝之橫紋尖頭處。
功能:排滲脾濕。可用於治療腹脹,腹瀉(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艾灸方法:可用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2、解溪穴
解溪穴
位置: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
取穴:正坐,足背屈,與外踝尖齊平,在趾長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中,按之有酸脹感便是此穴。「解」,有散之意;「溪」,為地面流行的經水。「解溪」就是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解散併流溢四方。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功效:分流胃經之水、清熱化痰、鎮靜安神、舒經活絡。
艾灸方法:每天可用艾條迴旋灸5-10分鐘,一日一次。
3、豐隆穴
豐隆穴
位置:外踝與外膝眼兩個連線的中點。
取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按之有輕微酸痛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開竅。是祛痰要穴和減肥的常用穴。
艾灸方法:每天可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一日一次,
4、曲池穴
曲池穴
位置: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取穴:屈肘90度,在肘部的橫紋末梢、按壓時有酸痛感。「曲」,隱秘,不太察覺之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功效:風清熱 調和營衛、 清熱和營,理氣和胃,降逆活絡。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每日一次。
5、地機穴
地機穴
位置: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取穴: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地」,脾土也。「機」,機巧、巧妙也。該穴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隨地部經水運化到人體各部,運化過程十分巧妙。
功效:健脾滲濕,調經止帶。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溫針灸地機穴3-5壯,艾條灸地機穴5-10分鐘。
6、關元穴
關元穴
位置: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
取穴:腹部的正中線上,人體肚臍中間下三寸四橫指處。
功效:培補元氣、導赤通淋。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此穴5-10分鐘,一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