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秋之後必吃的「三樣蔬」還有「這樣」的講究...千萬別亂吃哦! 觀看數:10205 人
立秋了,雖然因為「秋老虎」天氣依舊炎熱,但是離天高氣爽的秋天也不遠啦。夏天消耗多,秋天是補充夏季消耗的好時機。那立秋該吃什麼呢?我來告訴你!
立秋飲食有講究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可收斂肺氣。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材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3、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4、暫時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類
經過一個夏天炎熱的天氣,立秋之後,很多「苦夏」或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不過此時人的腸胃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
5、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而且蓮藕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
蓮藕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
蓮藕偏涼性,產婦不宜過早食用,生吃礙脾胃,脾胃功能低下者不宜生吃!
食材:排骨350g、蓮藕一節
做法:
1、準備好材料。
2、鍋中加水,放入薑片和蔥白。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3、水開以後放入洗凈的排骨綽去血水。
4、綽好水的排骨用清水洗凈,控水。
5、砂鍋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2片姜,倒入排骨。
6、蓋上蓋子燒至水開以後轉中小火燉半小時。
7、把蓮藕切成滾刀小塊。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8、半小時以後,把蓮藕加入排骨湯中。
9、蓋上蓋子,繼續再燉一小時。出鍋前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有一個出自明朝的民俗傳說呢!明朝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的兵偷了農民的香瓜。常遇春治兵嚴謹,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
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中醫認為,茄子味甘性寒,無毒,具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皮膚潰瘍、口舌生瘡等有一定的治療功效,但由於茄子性味過於寒涼,脾胃虛寒容易拉肚子的人則不宜多食。
紅燒茄子
食材:茄子2條、青椒1個、西紅柿1個、蒜適量
1、茄子洗凈切滾刀塊后均勻的撒上些鹽腌制10-20分鐘。
2、青椒和西紅柿清洗乾淨后切塊。
3、大蒜若干一部分切片,一部分切末。
4、將腌制好的茄子用力攥一下水分,這樣可以讓茄子少吃油。
5、平底鍋熱後放適量的花生油,然後放蒜瓣爆香。
6、聞到蒜香後放入攥干水分的茄子,中火翻炒至茄子變色、變軟。
7、放青椒和西紅柿,加一勺白糖和適量的鹽調味,大火翻炒均勻,中途可以少加一點熱水炒制西紅柿變軟出現紅色湯汁。
8、出鍋前撒上切好的蒜末即可。
山藥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功效,也常被用於治脾胃虛弱、泄瀉等病症。
此外,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益肺氣養肺陰,可治療肺虛、痰多、嗽久之症。立秋,養陰養肺是重點,所以,立秋時節食用山藥可以讓養生功效更好。
熗炒山藥片
食材:山藥、青辣椒、紅尖椒
1、山藥去皮后,切薄片。
2、鍋里坐清水,水冒泡即可把山藥片倒入,快速焯水后撈出山藥片放入清水盆里備用。
3、青紅椒切段
4、生薑切絲,大蒜切片。
5、取一乾淨小碗,倒入少量清水,按照清水白醋1:1比例倒入白醋攪勻備用。
6、火上坐鍋,鍋熱后倒入植物油,油熱后倒入紅椒段、薑絲、花椒爆香。
7、倒入青椒片翻炒。
8、倒入山藥片、蒜片。
9、緊接著烹入用水調製的醋汁。
10、用鍋鏟輕輕翻炒。
11、撒入適量精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