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者們指出為什麼「家庭作業會毀了我們的孩子」,超震撼的研究讓我覺得過去的自己真的太傻了! 觀看數:1475 人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裡,已經習慣了在一天長時間的上課後,回家繼續寫老師分派的功課,因為學校和家長認為這樣會對學習「更有利」,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教授哈里斯庫珀(Harris Cooper)卻提出了不大相同的意見。
▼庫珀教授是北美研究「功課」的先驅者,他也主張學生們應該要寫功課,但一切應該要以「適量為主」。
庫珀教授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能顯示功課量的多寡是否影響小學成績。」在研究中,他們發現過多的功課量對小學生而言只是「無意義的加班」,它會耗掉孩子許多回家休息的時間,但卻對成績沒有顯著的影響性。
那麼升上了初中、高中後,功課的重要性是否會提升呢?或許它的確有些效果,但學者們指出功課對學業的實際作用卻是「最小的」;高中生的回家功課要是超過兩小時,多餘的作業幾乎就對學業沒有任何幫助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這個論點可能讓人有點難以置信,但庫珀教授分別在1989年和2006年做了小學生功課的調查研究,發現功課不但沒有影響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它卻影響了另一個東西:學生對學校的態度,而且不是往好的方向。
近年來,「作業的神話」不斷把年齡往下探,現在就連幼稚園生回家都有很多作業要寫,不過過多的功課量只會讓學生更加反對學習,減少了他們一開始上學時興奮與熱忱。
▼功課影響小孩的還不只學業態度,甚至還包括了家庭、人際關係。大家一定很熟悉回家後父母就不斷叮囑你「快去做功課」,這些不堪負荷的功課量讓家長不斷嘮叨、哄騙,還要費神陪小孩一起寫,可能會引發爭吵,也取代了原本家人間互相扶持的意義。
現代功課的份量常導致學生們沒有辦法學習獨立,因為他們需要仰賴成人來幫他們分配,或來教他們怎麼寫,才有可能準時完成這件事情;而父母就變成了宛如警察般監督的角色,對小孩而言實在很不討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針對這些批判,家庭作業的支持者反駁說功課最重要的不是提升成績,而是教導孩子學習「責任」!因為它能強化學校的學習內容,並建立起家長跟學校的連結。
學者們指出這只是一個迷思,其實家長只要在小學生回家時翻翻他的書包,就能大致上瞭解今天他在學校做了什麼;而學習責任更不只限於寫功課,而是要實踐在每天的日常活動中,例如提醒一個6歲的小孩要帶帽子跟便當回家,或是要一個8歲的小孩自己穿好衣服,舖好床,早起出門。
▼過多的功課最讓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它犧牲了小孩的睡眠時間。睡眠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小孩的成長、專注力、記憶力跟學習的潛能,下課時間的適時休息就是為了讓小孩能夠繼續迎戰下一堂課。
由於作業證實對小學生沒有任何的好處,家庭作業的制度在許多國家已經都廢除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亞利桑納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教育學教授艾達(Etta Kralovec)是美國表態禁止小學生寫作業的先驅,她曾經因為作業跟兒子大吵大鬧,但後來她發現作業對家庭關係、學業並沒有助益,還剝奪了小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及遊戲,因此跟別人合著了《終止家庭作業》(The End of Homework)一書,希望改善這個問題。
▼那在小學階段時,小孩回家到底要做些什麼,才有辦法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呢?學者指出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興趣,但絕對不是要強迫他或限制他讀書,而是要保持閱讀的快樂。如果小孩不希望在學校讀了一整天書後,回家還要繼續看書,可以用「聽故事」來代替。
在學業至上的主義中,台灣小孩的家庭作業也越來越繁重,但有時候教育者跟父母卻忘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長時間的寫作業是否有必要呢?如果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他們肯定能更有意願去獲取新知識。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