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商不夠,體力來湊 (好文)) 觀看數:447 人
情商不夠,體力來湊
大多數人認為,情商是天生的,就算後天提高也要靠悟性,如果天生笨一點,再加上原生家庭情商都很低,基本沒有希望。
錯!其實,情商也是一種思維意識和思維習慣。你以為那些高情商的人,都是無師自通,或者哪一天頓悟的結果嗎?不,是因為他們養成了一個非常良好的與人連接的習慣和方法。
1你有多少時間在和人發生有效連結?
低情商者的最大問題,不是在於真的笨,而是所有的行為都是被動發生的。交朋友,就跟買彩票、談戀愛一樣,必須合眼緣,或者對方首先來示好,否則,他們絕不會主動出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所以,低情商和高情商的最大區別在於,一個懼怕與人發生連結,而另一個人熱衷與人發生連結。
具體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他們的更細緻的差別在於:
一個總是在抱怨他人,總是先發現他人缺點,很難包容理解他人;另一個總是在誇獎朋友,能很快發現他人優點,對不同人格的人有很強的包容能力。
一個渴望別人來理解他,喜歡讓別人猜他們的心思,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另一個更渴望了解他人,可以無障礙地談自己,不懼怕他人評價。
對。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所以,情商本質上是一種好的思維,在好思維的基礎上,產生了更多有效連結。他們樂於溝通,對人的判斷更敏銳,並且能夠享受到更多高質量的聊天。
而低情商的人,還處在「誰來了解我」的思維狀態里,並不知道,所謂的了解,都是碰撞出來的,對視一眼就能心有靈犀,那是戲劇和故事裡的情節,不是真實人生。即使有,那也非常罕見,好嗎?!
你如果希望別人先打開心扉,你先得打開你自己。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你如果想要別人誇獎你,你先得有一雙擅於發現優點的眼睛。你如果想要他人來了解你,你先得給予彼此了解的時間和機會。
這才是正常的思維模式。
所以,不要再忙著拉黑這個,拉黑那個了。別再把時間都用來討厭別人,有時間,好好計算一下,這一段時間,這一年,你有幾次高質量的聊天時間,你花了多少時間來了解欣賞他人呢?
2你以為情商不需要付出體力嗎?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見面聊天,我們同時感嘆另一個朋友真的太強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好奇的問她,你這麼忙,還有時間來刷朋友圈嗎?她說,再忙,也要和朋友們保持聯繫啊,我如果起的早,六七點會專門抽一點時間看看朋友們昨天的動態。如果睡的晚,那就晚上完成這個內容。
有很多人討厭那些點贊達人,可我想請問:你有其它更高級高有效的表達方式嗎?如果沒有,連這麼笨的方法,你都懶得用,你有什麼資格去說:我很在意我的朋友。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的御用助理,就是一個很會用笨方法的人,所以我很愛她。一次在群里聊天,她@了另一個人,我們才發現,那個名字後面跟了幾個數字。馬上就有人反應出,原來她把每個朋友的生日都備註到了名字後面。難怪她每次總是能第一時間向我發出生日祝福,而且她不僅記得我的生日,還記得我先生的生日,我兒子的生日。請問,你們有多少人是在這樣用心的交朋友呢?
《時尚女魔頭》里有一個細節,女魔頭要去赴宴丟了三本厚厚的名單冊給兩個助理要求他們下班赴宴前記得名冊里所有的人,第一助理在緊急關鍵時刻沒有記起,而女主解救了危機從而獲得女魔頭的另眼相看,第二天成為了第一助理並得到和女魔頭去米蘭時裝展的機會。
所以你千萬不要記得,別人有個神通廣大的大腦,過目不忘。有一句話叫做: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笨鳥就先飛。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過一個鄧巴理論——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為20人左右。
但恐怕很多人日常來往的人數,連20個人都沒有達到,大腦這部分能力完全被閒置。簡單說,在社交這一塊,優秀的人是蘋果6s的處理速度,而他還是諾基亞藍屏時代。
我的朋友常常驚訝,我竟然能記住,多年前她對我說的一句話。那是因為,作家的職業習慣,讓我對細節有非常好的記憶力。但假如你沒有的話,為什麼不能默默記下來呢。
不要總是用我忘記了,我記性不好做推諉。有的人,連別人約她吃飯,她都至少要重複問五遍地址在哪?而懶得提前花時間導航一下,判斷距離時間,提前計劃好交通方式。這樣的人,當然很難得到他人的信賴和重視啊。因為這些行為,只會讓對方理解成:你根本不重視我。
3不要再用意念去自動回復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很火,意思說,有時候收到一些信息,用意念回復,然後就忘記了。不可否認,微信如今確實信息量太滿了,我也常常會有漏看的時候。但你如果習慣用意念去感恩,就會不經意間錯過太多人生中的情誼。
在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我也遇到過很多這種情況,你幫助過的人,對你連一句感謝都沒有,就消散在茫茫人海了。可這不應該讓你對此情況習以為常,更加麻木啊。因為感恩變得稀少,所以更應該成為那個即使表達感恩,以及養成感恩習慣的人。
年輕的妹妹跟我說,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麼表達。我說:在你看來,是因為不知怎麼表達。在對方看來,就是這個人不懂感恩。
不需要說的多麼冠冕堂皇,也不需要承諾如何回饋,只是誠心實意說一句謝謝,也好過什麼都不說,然後因著這個心結,以後都不太敢和對方聯繫了。
我見過太多年輕人,因為和同學相處的舒服自在,所以花大量時間在同學群里聊天吐槽,卻從來不花一點時間對幫助過自己、引導過自己的人,好好說一聲謝謝。
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父母也從來沒表達過,他們沒有這種習慣。更因為對權威的懼怕,所以能躲則躲。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之後,就會進入社交斷層,因為同學遠水解不了近渴,能力情商也沒比自己優秀太多。
年輕人總是抱怨,在公司的老同事們對他們態度不佳、不聞不問。那是他們也真的見慣了年輕人揮揮衣袖說走就走,不知感恩,沒有分寸。在沒有確定你是一個值得幫、可以幫的人之前,他們憑什麼主動來教你、幫你。
為什麼最後要說感恩這件事?因為這是我認為,良性社交的基本門檻,情商的基本要求。
4智商不夠、體力來湊
一個朋友跟我提起另一個90後朋友的高情商,她用了一句話總結:真的,我能幫的都願意幫他。
我特別能體會她的感受。
雖然他比我們年輕,可是,你偶爾提起過的一件事,他都會記在心裡。再忙,隔一段時間也一定會找時間和朋友見面。對朋友說的事,都是即使反饋,很少會等你第二次來問他。他不管和誰交往,都更樂於為朋友們創造價值,而不是索取。
更重要的是,每次見面,你都能發現他又進步了、又成長了。
這樣的人,他不優秀,誰能優秀呢?
所以不要再抱怨別人是運氣好、背景好,所以朋友多、路好走。那是你看不到他在背後到底花了多少心思和體力。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用心、用力。而你,連這些體力都不肯付出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博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