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鹹蛋背後的科學奧秘,我們先從蛋的構造說起。
我們感興趣的蛋黃在內部,主要由油脂、蛋白質和水構成。
其中油脂被蛋白質和卵磷脂分散成一個個小顆粒,包裹起來成為「脂蛋白顆粒」。
這些顆粒的大小在幾十到一百多微米的樣子,跟頭髮的直徑差不多。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它們均勻分散在水中,使得肉眼看起來是均勻細膩的半流體。
整個蛋黃外面環繞著蛋白。
肉眼看起來,蛋白和蛋黃一樣也是半流體,不過蛋白中的固體含量只有13%左右,其他幾乎全是水。
而蛋黃中的固體超過一半,其中油脂超過三分之二,而蛋白質不到三分之一。
蛋白外面是蛋殼。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看起來是密閉的,但其實上面有幾千上萬個微孔。
自然狀態下,這些微孔蛋殼表面的一層膠狀物所封閉。
經過清洗或者在水中侵泡,這層膠狀物被破壞,鹽就可以自由往蛋的內部擴散。
隨著鹽的滲入,因為蛋白中含水量高,擴散起來很迅速,鹽很快就達到了蛋黃。
因為蛋白中的鹽濃度高,蛋黃中的水中鹽含量低,所以鹽不斷往裡擴散,而水則往外滲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樣,水含量降低的蛋黃就會變干變硬——如果打開沒有「醃透」的蛋,可以看到蛋黃內部是「稀而軟」的半流體,而外層已經變硬。
「醃透」之後,所有的蛋黃都會硬化,蛋黃外層的含水量甚至會降低到未醃製時的一半以下。
前面說了,蛋黃是一個個脂蛋白顆粒均勻分散在水中。
鹽的滲入大大增加了水中的離子濃度,而脂蛋白顆粒在高鹽環境中不穩定,就會導致一些油脂被釋放出來。
鹽濃度越高,時間越長,釋放出來的油脂就越多。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高溫還會大大促進鹽離子對脂蛋白的破壞能力,所以鹹蛋經過加熱煮熟,還會有更多的油脂被釋放——醃好的鹹鴨蛋,能有一半以上的油脂釋放出來。
這也就是完美鹹鴨蛋的第一個特徵——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