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拿著1100萬借條找政府「討債」,專家一看借條問:請問你是?
|
|||||||||||||||||||||
老人拿著1100萬借條找政府「討債」,專家一看借條問:請問你是?
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呢,。而在自己有困難需要大量的錢或者東西的時候,往往人們都會想要像自己的親朋好友去借。這時候就需要一樣東西當憑證,就是借條。
有了借條,也就有了證明,所以在日後就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不是因為一些利益上的事情發生衝突,甚至反目成仇。
而在戰爭時期,我們在抗戰的時候就遇上了很多的困難,當時就留下了借條。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張借條的事情吧。在上世紀的時候有一位中國山西的老伯就拿著一張1100萬非常破舊的借條找到了政府。而政府看到這張借條之後立刻就統治了專家過來鑑定,因為這是一張革命時期留下的欠條。
在革命時期,八路軍常常因為戰爭而遇上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候不想要伸手拿東西但又擔心物資不夠,所以像百姓去借了很多的糧食,並且承諾歸還。
而這老伯加之前就是非常富有的,所以幫助了八路很多。
而專家來鑑定完畢了這張欠條之後,發現這是1100萬法幣,換算過來就給了這位老伯8萬元(約40萬新台幣)。這也是政府的信譽度之高呢,也解決了老伯當時的燃眉之急。
原來「借條」、「欠條」居然不一樣 「借條」、「欠條」是最基本的字據憑證,在日常生活、商業往來或經濟活動中經常會使用到,這些字據相當於一紙合同,不能不慎重對待。作為日後主張債務權利的憑證,實現債權、債務清償的主要證據,在司法實踐中,它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也具有不同的證明對象。
不過,因為人們各種不規範的做法,「借條」、「欠條」經常會惹來麻煩,甚至惹來官司,事前預防優於事後解決,未雨綢繆遠勝亡羊補牢。條據只有規範、縝密、明確,才會最大限度地避免糾紛的產生。 「借條」是指借、貸雙方在設立權利義務關係時,由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債權憑證。 「借條」,又稱為「借據」,「借據」是比較正式的叫法。「借條」使用最多的是在借貸現金時,出借人在交付借款時往往會要求借款人開具「借條」,交由出借人收執,以證實借款的事實;在借用物品時,有時出借人也會要求對方打張「借條」。
借條是證明借貸合同關係之債的必然憑據,是出借人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時,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一種借貸事實的依據。一個「借」字,不但反應出借、貸雙方的借款合同關係,而且也反應出貸方已履行了借款合同中的「出借」義務。假如借款人不守誠信,不履行返還借款義務時,出借人可以憑著「借條」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借款人返還借款。此時,「借條」就成了借貸糾紛案件中最重要證據,只要「借條」能夠足以證實雙方存在借款事實,法院會支持出借人的訴訟請求。對於借款的利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的規定,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
第9條的規定,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借貸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 「欠條」 通常是由於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時,因自身原因不能按時償還而向債權人出具的債權憑證。 「欠條」又稱為「欠據」,「欠」字與「借」字有很大的區別,欠反應的是一種「狀態」,借表明了債權關係是因為借貸而形成,欠條則無法表明債權關係形成的真正原因。欠條和借條性質不同,借條是用以確認借款的法律事實。而欠條是欠款的憑證,是對欠款事實的確認,具有催款的性質。當借條持有人憑藉條向法院起訴時,由於通過借條本身較易於識別和認定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借款事實,借條持有人一般只需要向法院簡單地陳述借款的事實經過即可,對方要抵賴的話一般很困難。但是,當欠條持有人憑欠條向法院起訴時,欠條持有人必須向法官陳述欠款形成的事實,如果對方否認,欠條持有人須進一步證明存在欠條形成的事實。 「借條」「欠條」是兩種不同的字據憑證,應視具體情況恰當使用。由於兩種字據一般都是民間行為,所以雙方當事人最好請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人作為證人,並注意字據的書寫格式:標題、正文、署名和日期。正文中,最好寫明事由和還款日期,涉及到金額的,必須大寫。同時要注意的是,最好附帶在字據中體現雙方當事人的身份證號碼,這樣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債務人簽名時,債權人必須親眼看其簽名。最後,在借條的措辭上,也要注意語句的應用,儘量避免出現模糊不清的語句和容易產生分歧的語言,簡潔和語義單一的字據才是最標準的。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52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