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僵硬別強忍當心「變」成骨關節炎
|
|||||||||||||||
關節疼痛、僵硬別強忍 當心“變”成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骨科領域患病率最高、患者人群最廣的疾病之一。數據顯示,全世界骨關節病患者已超過4億人,而我國患者就有1億多,其中60歲以上老人一半以上患有該病,70歲以上老人的骨關節發病率達80%-90%。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教授丁長海介紹,盡管骨關節炎發病原因不明確,但發病機制與代謝異常、遺傳等相關。 骨關節炎可引起心血管等疾病 骨關節炎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以關節疼痛為主要症狀的退行性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與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 骨關節炎進展到晚期可能致殘,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周宗科介紹,骨關節炎可引起心血管疾病、代謝系統疾病,甚至可以增加死亡率。骨關節炎診療面臨的一大困難便是目前只能是對症處理,並爭取延緩疾病進程,但不能根治。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骨關節炎患者就診率僅為50%,從出現疼痛到確診的時間長達2年,91.6%的患者在出現膝痛時才去就診。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教授丁長海指出,骨關節炎治療情況不理想,與人們的認知誤區有關,認為骨關節炎是老年病,不可避免的;也有人認為,骨關節炎就是骨科病,未到正確科室進行診治。“實際上,骨關節炎是一種復雜的疾病,有炎症、代謝異常、遺傳等多種發病機制。
在骨關節炎中早期,規范化的非手術治療可以起到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緩疾病進展的效果,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先到風濕免疫科、康復理療科就診。”丁長海表示,骨科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經濟負擔重,這是晚期患者不得不選擇的治療方式。 關節疼痛僵硬有骨關節炎可能 丁長海指出,如果人們發現有關節疼痛,且疼痛時間在一個月內,如果還符合年齡大於50歲、有腫脹、明顯熱感及活動障礙等,就應當考慮骨關節炎的可能性。如果人們在出現關節疼痛的同時還有關節僵硬,尤其是早上起床感覺關節僵硬,持續15-30分鐘,“70%的人幾年後都可能發展為骨關節炎。”丁長海表示。
周宗科介紹,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這一治療方式的核心是少負重、多運動。少負重就是讓患者少做爬山、上下樓、跑跳、背重物、下蹲等引起關節的負重運動;多運動是指鍛煉肌肉力量和做戶外鍛煉,增加患者的平衡性等,比如騎車、游泳、走平路等。”很多骨關節炎的發病與患者職業或平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要讓患者完全脫離這個職業,完全脫離生活運動習慣也不太現實,比如患者是教師,長時間的站立其實就是一級關節負重,但這對於教師而言就很難改變。”周宗科表示,這也是骨關節炎治療中存在的難點之一。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編輯 王鹿 圖片來源 資料圖片 校對 劉軍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704540421294391821/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09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