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脾胃一虛百病生,補脾胃尤為重
|
|||||||||||||||
"
民以食為「天」,飲食對老百姓的生活不言而喻,同時飲食又是維持生命和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食物進入機體後的消化吸收是由「脾胃」支持完成的,所以又有「脾胃一虛百病生」的說法。 首先,大家應該要區分中醫的「脾」與西醫的「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西醫的脾臟就是解剖器官,與造血、免疫等功能有關,但與消化系統的關係不大。 中醫的脾臟並不指某一個具體的解剖器官,而是一個功能單位,具有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的重要作用,作為中醫五臟的脾,其實包含了胃、小腸、大腸、胰腺、西醫脾的功能。中醫脾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主統血。
關於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可以將脾簡單的理解成「人體食物加工廠」。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物質,但是要注意的是,食物還不是人體所需的「成品」精微物質,人體需要氣(能量)、血、津液(機體水分)等精微物質的供給,而這些精微物質是由食物(水、谷)轉化而來,而脾將食物消化、吸收、轉運水谷精微的功能,中醫稱之為「脾主運化」,因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依賴於此,所以脾胃又被合稱為「後天之本」。具體的過程:第一步是對飲食物進行「化」。飲食水谷經過口、食道入於胃,胃接受並進行經過初步消化(胃受納、腐熟水谷),將水谷變成「半成品」食糜,胃將其下降送至「加工車間」,經過小腸進一步消化,將「半成品」分門別類加工成「成品」水谷精微和「廢品」糟粕。胃和小腸的作用都是在脾的「領導」下完成的。
第二步是將水谷精微吸收並「出廠」輸送至全身,即「運」。在脾氣主升清這一「上升運輸機」的輸送下,將精微送至心肺,再由心肺這一「銷售網絡」送至全身以供機體消耗,另一方面,脾這一「加工廠」直接廠家「銷售」送至全身。另外胃腸道就是「下降運輸機」,將消化後的糟粕排出體外。 若脾氣虛,「加工廠」動力下降,則消化能力下降,表現出不想吃飯,吃後腹脹,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顯的食物殘渣(完谷不化);或者脾氣虛升清無力,「上升運輸機」動力不足,導致頭面缺乏營養供應而頭暈眼花,精微物質不能上升與糟粕一起下降排出而出現拉肚子;脾氣虛日久,水谷精微化生減少,人體氣血生成不足,而出現體倦乏力、面黃肌瘦等表現;或者脾虛向外輸送機體吸收的水液的能力下降的話,就會使水液在體內停留、聚集,導致體內濕盛、水腫等病症的生成。 因為脾臟通過氣運化作用,可以把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保證機體正常的功能,一旦脾胃虛弱,功能下降,就會導致人體「補給」不足而生病,所以說「脾胃一虛百病生」。
因此在養生過程中健補脾胃,在治療用藥過程中保護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 "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65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