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的未解之謎「百慕達三角洲」,其實根本只是騙局
|
|||||||||||||||||||||
百慕達三角洲一直是從未退燒的話題,經常有船在此地發生船難 然而這個神祕地帶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還是只是以訛傳訛? 今天就要來為大家解密真相,一起往下看吧! --------原文如下------- 還記得當年,風靡中小學課堂的各種「世界未解之謎」系列書籍嗎? 尼斯湖水怪、麥田圓圈、金字塔與法老的詛咒、大腳怪、外星人與UFO、神農架野人、人體自燃等。 一個比一個怪力亂神,但又一個比一個言之鑿鑿,讓我們那時無處安置的好奇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
其中最神秘的莫過於,吞噬無數飛機和船隻的「百慕達三角」,傳說這片神秘海域屢次發生神秘莫測的失蹤、海難事件,震驚世界。 無數途徑這裡的貨輪、軍艦、潛艇、飛機等,都離奇消失不見,有的甚至連殘骸、屍體都找不到,彷彿連人帶船人間蒸發了一般。
賭一毛錢你看過這張圖 某些案例更加玄乎,說是失蹤了幾十年的飛機、輪船,又突然出現,而且上面的乘客還一點都沒變老。
還有的說,飛過這片海域,駕駛員身上的表都像穿越了時空一樣,比其他地方慢了幾個小時。 讓年少的我們,冒著被老師打手心危險,也勢必要對這神秘現象一探究竟。
各個版本的《百慕大未解之謎》 關於這個「死亡三角」,也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試圖支撐解釋這些神秘的現象。 如「次聲波振動說」、「海地水橋說」、「天然氣水合物說」、「金字塔磁場說」、「磁偏角異常說」等,都各立門派,並嘗試自圓其說。
如果還覺得分析不夠深入,就把愛因斯坦搬出來,各種相對論、四維空間、黑洞吞噬、平行世界等再解讀一遍。
再不濟也可以甩鍋給外星人和美國政府,說是外星人把我們地球人綁架去做實驗,又或是美帝在海底搞什麼秘密武器。
我彷彿聽到有人在背後說我帥 各種理論雖然都不一樣,但是最後還是會殊途同歸。 因為結尾都是同一個套路,「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讓人分分鐘想掀桌子。 … 但是下面可能要告訴你一個更想掀桌子的事實。 雖然說出來有點毀童年,但原因確實十分簡單。
因為這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全都是假的(重要事情說三遍)。
所謂的百慕達三角,是指北起百慕達群島,南到波多黎各島,西至美國弗羅裡達州,三個地方圍成的海域,面積達116萬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的三倍)。 然而,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什麼「百慕達三角」這樣的劃分。 所以給這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什麼科學家或政府,而是一群作家。 讓原本好好的一個旅遊勝地,在地攤文學的以訛傳訛中,變成了人間地獄。
愛德華·鐘斯(Edward·Jones),就是首創性地提出「百慕達三角」的作家。 1950年,他就在美聯社的邁阿密先驅報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達附近的飛機神秘失蹤事件,並把事故源頭引向了那片海域。 這就是百慕達神秘現象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
愛德華·鐘斯在邁阿密先驅報上的地圖,標出第19飛行中隊的航行軌跡與失蹤地點 如果這第19飛行中隊在飛行過程中安全返航,那麼關於「百慕達三角」的概念也不會被創造出來。 那些關於百慕達的所有文章、書籍、電影、紀錄片也不復存在。
所以,第一次把第19飛行中隊失蹤與「百慕達」聯繫到一起的鐘斯,也被稱為「百慕達三角」之父。
文森特·蓋迪斯和他的妻子 到了六十年代,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在另一位作家文森特·蓋迪斯(Vincent·Gaddis )的筆下,變更加神秘和流行起來。 1964年他就給自己發表的文章取了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標題,「死亡百慕達三角」(The Deadly BermudaTriangle),賺足了眼球。 他在文中沒有提供有效的資料,但卻好像已經對此徹查了一樣說「這個地區海難頻發,遠遠超過其他的海域」。
蓋迪斯在他後來《隱形視野》(Invisible Horizons)一書中,更詳盡地描寫了百慕達三角 在這之後的十幾年來,各種作家都沿襲蓋迪斯的思路開始自由「創作」。 基本套路就是多挖挖過去的海難事件,再加點個人解讀,最後把災難的帽子一扣到「百慕達三角」頭上,這就又是一篇暢銷文章。
失蹤的五架美軍轟炸機 那麼關於百慕達最關鍵的神秘現象,第19飛行中隊失蹤又是怎麼被炮製出來的? 整個案件的大致經過是: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時,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的5架復仇者轟炸機(共14名飛行員)。 在隊長查理斯·泰勒的帶領下,計畫從佛羅裡達向東飛到巴哈馬群島,再折返基地,準備完成飛行訓練。
查理斯·泰勒中尉 然而在他們剛飛出兩個小時後便迷失了方向,沒有按原計劃返回基地,反而是向大西洋深處飛去。 最後,這五架戰鬥機也因燃料耗盡,悉數墜入海中。 隨後美軍便派出了大量飛機和船艦進行救援搜索。 但是結果卻更悲慘,不但沒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PBM-5水上飛機還在救援任務中出事,機上13名乘員無一生還。
BPM-5水上飛機模型圖 關於此事的官方調查結果,都認為隊長泰勒應該為這次事故負主要責任。 泰勒雖然有近200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但他並不是一位優秀的飛行員,性格固執,且以馬虎著稱。 二戰期間,他就曾兩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棄機跳傘。 在這次飛行訓練中,泰勒居然還忘記帶基本的導航儀和手錶。
40年代飛行員在水上飛行時使用的繪圖板,通過空氣速度和風量大小,來標記路線。 基地在發現泰勒迷航後,就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其他人。 但剛愎自用的泰勒卻寧願相信自己多年的飛行經驗,拒絕指揮中心的提議,繼續帶隊往錯的方向飛去。 通訊記錄中顯示,有至少不下兩位學生飛行員發覺泰勒的判斷有誤,並要求改變航向。 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地,帶著13位學生飛向死亡的深淵。
在飛行途中,天氣狀況也開始越來越糟糕,所以隨後派出的救援飛機也因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搜救行動,危險係數大大提高; 而救援飛機的墜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海軍基地的前飛行教練大衛·懷特說,統計已證實參加救援的PBM-5水上飛機,是歷史上頻繁出現油氣外泄,且常因小火花導致爆炸的機型,所以這種飛機也一直被稱為「飛行中的油箱」。 當時在該海域經過的遊輪表示,當晚就曾看到上空有爆炸聲及閃光,海面上也拖著一條長長的油帶。
常見在空中爆炸的PBM-5水上飛機 所以綜上所述,第19飛行中隊和搜救飛機的悲劇只能歸為人為的事故,而不是什麼超自然的事件。 一個迷航的固執隊長,帶著13名沒有經驗的學生在惡劣天氣中飛行,遇難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原本已官方定論的事情,但泰勒的親屬卻對這樣的調查結果極度不滿意,多次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 所以當局只能滿足泰勒親屬的要求,把原因歸咎與糟糕的天氣和「未知因素」。 也就是這個「未知因素」激起了陰謀論愛好者的聯想翩翩。 在他們層層添油加醋和有意忽略事實後,最終成了一個交織著各種超自然力量的不解之謎。
「獨眼巨人」號 在這之後,幾十年前的「獨眼巨人」號失蹤事件,也從沉睡的歷史中被人們挖出來重新解讀。 1918年2月22日,滿載貨物的「獨眼巨人」號,由巴西薩瓦多爾啟航前往巴爾地摩(途經百慕達三角)。 然而在航行中卻完全失去與外界的聯繫,不知所蹤。
起初美軍以為該船是被德國擊沉,但是戰後並未在德軍檔案中發現記錄。 所以,「獨眼巨人」號的失蹤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第19飛行中隊火了之後,好事者也把「獨眼巨人」號的失蹤歸結於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力量。
然而,官方認為「獨眼巨人」號的失蹤,可以從她的兩艘姐妹艦中得到更科學的解釋。 和「獨眼巨人」構造幾乎一樣的「涅柔號斯」和「普路提斯」號,雖平安地度過了一戰歲月,但在二戰期間都因為結構缺陷紛紛沉沒。 鑒於「獨眼巨人」號當時的嚴重超載,所以失事原因也漸趨明瞭。
貝裡斯(Charles·Berlitz) 說起我們小時候讀到的那種一大本的「解密百慕達三角」,其實源自另一位更有「想法」的作家貝裡斯(Charles·Berlitz)。 他看準了商機,在1974年出版了《百慕達三角》(The BermudaTriangle)一書,一舉賣出了5百萬冊的高銷量,同時把「百慕達魔鬼三角」的概念發揚光大。
這書中不但搜集了許多官方或非官方消息,再加入各種對百慕達三角神秘現象的合理解讀和理論。 讓原本不存在的「百慕達三角」,成了當時美國家喻戶曉的神秘地帶。 不過,在這本暢銷書大賣的第二年,另一本專門為反駁貝裡斯的闢謠書籍就誕生了。
《百慕大三角之迷——已解》(The BermudaTriangle Mystery — Solve) 拉裡·庫什(Larry·Kusche)搜集了「百慕達作家」們提到的五十多起事例的真相, 出版了《百慕達三角之迷——已解》(The BermudaTriangle Mystery —Solved)一書,詳細地介紹了每一起事故的調查結果。 拉裡·庫什:碩士學位是圖書管理學,畢業後在亞利桑那州立圖書館工作,有較強搜索與調查能力。 此外,他還是一個有經驗的飛行員,在二十多歲以來,他當過商業飛行員、飛行教練和飛行工程師等,累計飛行時間達到幾千小時。
拉裡·庫什 為尋求真相,他查閱了美國空軍、海軍、海岸警備隊、保險公司等的有關報告,事故發生時的報紙報導,甚至向有關人員進行信件、電話或當面訪問。 最後他得出的結論也被美國海岸警備隊等許多權威機構,認為是對百慕達三角現象的定論。
拉裡·庫什 他的研究表明,在百慕達三角地區發生的飛機和船隻的失事數量,與其他海域相比並不突出。 其實這個問題用一個非常顯淺的事實就可以解釋,如果百慕達三角真的頻繁發生神秘的海難、空難,最該害怕的是海洋保險公司。
勞埃德保險公司 但是保險公司並不認為百慕達三角是個特別危險的海域,也並沒有收取比普通地區更高額的保險費用。 1975年,壟斷海洋保險的勞埃德保險公司如下聲明: 「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達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 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電腦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援這個結論。」
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人們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是在多年後的再加工,就開始神秘起來了。 更重要的是當時許多作家根本沒有做自己的調查和研究,只是重寫了以前的文章,導致越來越偏離事實。 有的作家為了文章效果,甚至虛構了許多事故的各種細節。 還有一些明顯不是發生在該區域的也被當成是百慕達三角的事故。
然而,在庫什這本闢謠書出版後,前面寫《百慕達三角》一書的作者貝裡斯又四處散播謠言,聲稱在百慕達海底發現一座金字塔。 但是庫什也立馬向貝裡斯發出挑戰,要求貝裡斯提供海底金字塔的證據,並跟他打賭一萬美金。
貝裡斯 但是在挑戰截止的前一周,貝裡斯才出來宣佈不願接受庫什的挑戰,承認了自己只是信口開河。 所以這出鬧劇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早已告一段落。
然而,這百慕達三角之迷隨後卻跨過了大洋,在中國大地上愈演愈烈,至今未息。 說來諷刺,我們童年對科學的啟蒙讀本,竟來自於這麼一個欺世謠言。 VIA:toutiao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331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