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這4種客套話,聽聽就好,要是信了,你就是真的傻!
|
|||||||||||||||||||||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 禮儀文化源遠流長, 哪怕是身處江湖的市井小民, 也有他們自己的禮儀為文化。 有的禮儀文化是對的尊重, 但是也有一些禮儀文化就是赤裸裸的客套了。 如果聽不懂這些客套話, 反而信以為真,那麼不但對方難堪, 也搞得我們自己難堪。 所以,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 尤其是要知道這4句話都是客套話, 可以聽,但是別信,尤其是不能真這樣做。 ![]() 最常見的客套話:下次請你吃飯! 在好幾年前, 因為單位在郊區,難得到市裡逛一逛。
正好有天周末,自己個人去逛書店, 看到了單位的同事老C,寒暄聊了幾句。 臨了分別之際,老C說了一句話: 這樣,我先走了,下次到市區請你吃飯。 我正想告別,突然腦子抽抽, 說:下次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乾脆今天吧。 老C一聽,愣了一下。 說道:這樣不好吧,我家裡有點事,真的下次改天吧。
看著老C的囧樣,我笑笑和他告別了。 其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客套話就是, 「下次請你吃飯/改天請你吃飯」 至於是否真的會請, 如果我們信了那才叫一個天真。 所以,這種客套話,聽聽就行了, 千萬別覺得,別人還真欠我們一頓飯。 ![]() 最虛偽的客套話:來就來嘛,還帶什麼東西! 才進入單位的時候, 住的是宿舍, 那是年代很遙遠的筒子樓, 隔音效果很不好,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總能聽到床與地板在深入交流。 住在我隔壁的是另外一個公司的領導, 有天有人登門拜訪,應該是帶了不少東西。
結果一進門,聽見領導的老婆在說 「小X,來就來嘛,帶這麼多東西,下次要再這樣我不讓你進門了」 看來這個小X和領導一家很熟。 隔了一段時間,又隱約聽到有人拜訪領導, 好像還是上次那個小X, 不過在小X離開後沒多久, 我就聽到領導的老婆說, 「這個小X也是,這麼不懂禮貌,居然空手上門,虧你平時這麼看重他」 登門拜訪別人,有種東西就做伴手禮, 東西不在貴重,而在乎要有, 這是表示對主人家的一種尊重。 畢竟空手上門真的不好。 但是一般情況下,對方也會說, 「來就來嘛,還帶什麼東西。」 聽聽就好了別信。
如果下次真的空手上門, 估計是真的沒什麼好臉色給你。 ![]() 最不情願的客套話:這點東西要不了多少錢,不用給了 以前,每次過年回老家, 都會請個老鄉幫忙帶一些土特產。 給錢給他們的時候他們都說: 「這東西要不了多少錢,不用給了。」 我自己一想,大家都是鄉親也算了。 可是兩年後,我再請他幫忙帶點東西, 他卻說不方便。
他話里的意思,我立馬就聽出來了。 於是立馬手機轉給了幾百塊。 事情也就這樣給辦好了。 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託人辦事,請人幫忙買東西, 當要給錢的時候, 對方都會說:這點東西要不了多少錢,不用給了。 可是事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那不過是別人的客套而已。 別人是花了真金白銀, 我們自己卻沒有花一分錢, 一次還好,次數多了就非常不好了。 所以,該給還是要給, 不能因為對方一句話, 就真的讓別人花錢。 ![]() 最違心的客套話:不用,真的不用 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原來我辦公室有3個人,我,老A,老C。 老A經常有個客戶來找他談業務, 老A抽菸,客戶也抽菸。 因此客戶進門必然會給老A散煙。 但是唯獨不給我和老C散煙。 有一次, 老A和這個客戶出去了, 老C就跑來給我說, 這個客戶不行,都不知道散煙,做人太小氣。 我笑笑不語。 幾天後,因為老C出差, 所以把一些有任務臨時交給我和老C, 並和那個客戶說好了。 於是客戶處於禮貌和拉近關係, 給我和老C散煙, 我接下了煙,老C說,不抽菸,真的不用。 我又笑而不語。 其實生活中,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很多。 別人拒絕,或許是真的拒絕,亦或是客套。 但是,我們不給就是我們的問題, 他們不要那是他們的問題。 很多時候,明知道對方不要, 我們還是要意思一下的,因為這也是客套。 ![]() 中國人之間的人情往來,很複雜。 一句話,可以正聽也可以反聽。 尤其是一些客套話,更是如此。 或許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用一些客套話, 但是如果我們信了別人的客套話,那就是真的傻了。 參考來源 |

![]()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88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