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是什麼?
|
|||||||||||||||||||||
坐骨神經痛的概念
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
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於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於130度並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蹠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
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幹性坐骨神經痛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
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幹的牽拉。 坐骨神經痛的診斷和鑒別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征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
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三、腰椎管狹窄症 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症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範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幹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發生本病應上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對症治療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 坐骨神經痛的輔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鍾,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後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坐骨神經痛的飲食調養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燉,飲湯食用。 坐骨神經痛的注意事項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幹,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了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鬆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044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