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損壞玩具、愛搞破壞?你需要這樣來應對孩子愛搞破壞的行為呢?
|
|||||||||||||||||||||
寶寶長到3到5歲,更喜歡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事物,這個時候孩子各種破壞行為真是有增無減,父母也會比較頭疼一些。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這樣的行為表現,也不見得都是壞事,那父母該怎樣應對孩子愛搞破壞的行為呢? 一、孩子搞破壞是否說明孩子一定有問題? 小年齡段的孩子出現的破壞行為,多數屬於“無意破壞”。他們的反應協調機能不是很強,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每個孩子表現出的破壞欲也都不相同,這個階段的孩子愛搞一些破壞行為是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應有特點,不代表孩子一定是出什麼問題了。 二、孩子為什麼愛搞破壞呢? 1、孩子的好奇心很強。 在生活中孩子覺得有太多的東西能讓他們有探索的興趣了,見過的東西想要看一看,沒見過的東西更是想摸一摸、嘗一嘗。
比如平時喝的牛奶灑了,他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反而還想用手再去地上玩會牛奶。因為對於不增見過的情況或是事物,孩子都會感覺新鮮和好奇。 2、孩子愛模仿。 寶爸寶媽可能遇到不止一次孩子“幫倒忙”了,因為孩子很擅長模仿一些行為,比如經常看到大人講電話,孩子也會拿起手機學樣子;看見媽媽愛化妝,說不定哪天就拿起口紅給自己也畫一個“濃妝”。當然了這個過程也會出現搞破壞的行為,同時這樣的模仿又滿足了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欲。
3、孩子還不能完全學會良好的“控制”。 3~5歲的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手腦的配合能力,都還沒有發展成熟。在嘗試做事情或是玩耍的時候,不能夠預估和掌控好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意外和麻煩。比如,孩子對自身力氣的使用和控制,當孩子不知道應該用多大的氣力去完成某件事,很可能就出現,東西沒拿好摔壞了,或是力氣過大把東西弄碎了。因此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新的東西。
4、孩子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 有些孩子被寵愛的有些任性,一旦有些事情不如他的願,會選擇去破壞東西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因為爸爸媽媽不和自己玩,就去故意給父母小搗亂,目的也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吸引關注回到自己身上。 二、父母如何來應對這樣的情況? — 1 — 最常見的破壞行為就是孩子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或是摔摔打打給弄壞。父母先別生氣,因為孩子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的原因是他想知道裡面都有什麼,玩具是怎麼做成的等,充滿好奇。同時也說明孩子的智力在不斷的發展。
對於孩子破壞玩具的行為,父母應理解。平時最好也買一些可用來拆卸的玩具,既滿足了孩子探索欲也不至於到處搞破壞。當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既對孩子是個鼓勵和支持還能給孩子講講關於玩具的小知識。如果對孩子破壞玩具的行為只進行批評、指責,也是在扼殺孩子的探索和想像力。 — 2 — 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物品的方式。
在孩子三番五次的進行了破壞活動之後,父母要有所覺察了,不能任憑自然發展了。父母要有些耐心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能做、能摸、能吃,什麼東西是不能碰的、有危險的。 如果可以最好也和孩子一起探險找一找,看看家裡哪些舊物可以可以利用起來,讓孩子既能去“破壞”又不會造成損失和麻煩。這個引領的過程孩子都會很有興趣,也會願意聽進去父母說的話。 — 3 — 孩子除了搞破壞,還得學會來補救。有些時候做了搞破壞的事情,父母可以理解但不代表放任。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牛奶打翻了,那就教孩子怎樣清理、擦桌子;在牆上亂塗亂畫了,那就指導孩子付出勞動去儘量擦拭。學會讓孩子做些補救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 — 4 — 進行一些遊戲小訓練。用家裡現有的玩具和物品就可以讓孩子練習,比如一些木質的積木或是耐摔的玩具讓孩子做手部的抓握動作;平時讓孩子拿自己的水杯、餐具,然後進一步可以嘗試裡面倒上水,讓孩子用手端好,儘量不讓水灑出來,訓練注意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平時的畫畫也是很好的鍛煉,長時間堅持後孩子破壞行為會有所降低。 — 5 — 父母不要在孩子損壞東西後大發脾氣。如果父母先是大發雷霆的斥責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在損壞東西後更害怕,嚴厲的語言指責也會滋生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最好有個耐心的引導,針對損壞的東西做相應的處理,比如教會孩子去道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應對發生問題。 聲明:本文為育兒心理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028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