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業沒有好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
|||||||||||||||||||||
孩子做作業是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事情,對老師來說,孩子做的作業太潦草,馬馬虎虎,批改起來不方便,也影響孩子的成績;對家長來說,做作業拖拖拉拉,塗塗改改,還得家長陪著,又是個鬧心的活。其實作業事小,卻關乎習慣,關乎成績,做好作業,要立規矩。規矩立好了,形成習慣了,就一切都順利了。 做作業沒有好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有個男生,寫字特小,一個字只占稿紙格子的八分之一,看他的作業,非常吃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呢?十年了,真的沒有老師批評過你嗎?可他不認為是壞習慣,甚至認為這樣「省勁」,「寫得快」。
我告訴他,那你的作業會為難老師的,他不以為意。他一直這樣做作業,教過他的老師,過了一些年提起他,都會皺眉頭,都無法理解他。少年時代的固執,在未來會成為偏執,壞習慣給個人、給社會都將造成損失。 我的一位老同事不准學生在作業本上使用塗改液,只准用橡皮擦,而且不准擦破。問他是不是怕氣味污染,他說不是,是一些學生的作業使用塗改液過多,「像一口米飯噴在紙上」,極其難看;使用塗改液太方便,學生下筆更不認真;為糾正不良習慣,不得不採取強制措施,只准用橡皮擦,而且得擦乾淨,逼使學生下筆慎重。
他這樣做,學生開始認真對待作業,卷面整潔,錯誤率下降了。中學階段,可能是習慣養成的最後階段,不良習慣如不在這一階段糾正,以後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作業規範,宜儘早告誡學生,使之逐漸變為自覺 既然是「作業」,不管文科理科,都得講格式規範。規範是為培養良好習慣,規範是學習活動的基本保障,規範不是對人思維的限制,不會扼殺人的創造性。我對學生說:道理很簡單,籃球場足球場,都得有「邊線」;學校上課下課,必須有統一信號;你的本事大,也得講規則,至多「擦邊、踩點」,因為這是「學校」;課外的時間多呢,你想創新,有屬於你個人的時間和空間。
作業格式的規範,會長時間影響他,形成一些好習慣,他可能因此明白,「規範」是他融入社會的通行證,是行為底線。教師不要空談,第一次課堂作業前,強調演示一下,效果會比較好。學生交來的作業不規範,格式亂,塗改多,可以扣分,並指導他訂正;屢教不改,要批評,評價時要作為缺點鄭重指出,不能讓學生養成「隨意」的不良習慣。 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原先的教師要求和執行力度有差異。小學初中作業時養成的不良習慣,一般很難糾正;為了糾正,付的代價太大,效果未必好。
作業規範,宜儘早告誡學生,講清道理,使之逐漸變為自覺;靠強制壓服,作用有限,甚至適得其反。教師也需要知道,不該管的不要多管,有些事可以關注,但不能強行干預。順便說一下,專家曾說,小學生寫字「左撇子」,如果家長和老師強行糾正,有可能造成兒童口吃;又如,兒童上課時頭向左向右偏,不要看成性格倔強,很可能是頸椎或視力有問題。教師要儘可能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 作業規範的不只是作業本身,培養的是孩子對規範的尊重 作業規範的作用不止是作業本身,它是在培育一種態度,培養一種行為規則,而這種規範將影響一生。
我們常看到所謂的「不按常理出牌」,是雙刃劍,未必儘是創新。更多情況下,社會文明需要規範,經濟發展需要規範,創新也需要規範作保障,這類意識,可能源於童年時的「作業規範」。 成人世界法治意識的淡漠,往往和少年時代「馬馬虎虎過得去」、「這也行,那也不錯」有密切關係。有人認為「一是一,二是二」的規範,限制了人的靈活性,可是那些「靈活性」會讓一個民族喪失社會意識,變成一盤散沙。有關德國社會「規範」的傳說很多,有些被誇大,說成是謹慎刻板,可是近幾個世紀,他們在哲學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巨大成就,令講究「和」,流行「大概也許差不多」的社會難望其項背。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816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