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娃目睹爸爸死在自己眼前,他竟說出這種話…
|
|||||||||||||||||||||
一直覺得,父母若能和孩子成為朋友,才是最舒服的狀態。但之間的阻礙,是為人父母的自私以及不平等。父母永遠把自己當成“父母”,而不是一個長輩;永遠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晚輩。你永遠不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上,又何談和孩子成為朋友? 爸爸走了,我的心好痛 一天早上,癌症晚期的爸爸就那樣毫無徵兆的倒在了客廳的地上,而他3歲半的小兒子親眼目睹了爸爸倒下去的全過程。因為倒地時碰到了頭部,鮮血從爸爸額頭上流出。
當媽媽跑過來時,爸爸已經完全斷了氣。 對於3歲孩子來說,父親就是他的半個世界。而那個世界突然在他的眼前崩塌,這個衝擊有多大,我們誰也無法想像。 事情過後,很多人都來安慰媽媽,但卻沒有一個人對3歲半的孩子說過半句關於爸爸死的話。大多數人都以為“3、4歲的孩子懂什麼啊?”“很快就忘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幾天的喪事忙下來,媽媽終於有時間哄孩子睡覺了。
這天晚上,媽媽摟著孩子,嘴裡哼著溫暖的歌謠,可孩子突然難過的哭了起來,說出這樣一句話:“媽媽,我只要一想到爸爸的事,心就好痛啊。所以,我好生我心臟的氣啊。我的心碎掉了。太痛苦了。” 聽到這話的媽媽呆愣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原來孩子什麼都明白,而自己卻還故弄玄虛的說什麼“爸爸只是出遠門了”“爸爸睡著了”之類的話。現在想想只是騙自己的話罷了。這份痛,是孩子對爸爸愛的證明。就算是孩子又怎樣,愛得深沉,自然也會像我們大人一樣感到悲傷啊。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是不爭的事實,但孩子也是一個有著感受之心的 人。
很多難題要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事實雖然無法改變,但如何盡大人所能讓孩子少受傷害(完全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如何讓他平靜的接受殘酷的事實,這是每個父母最應該學習的。 孩子什麼都懂,你要會溝通 1、與孩子交朋友 很多家長雖然有和孩子交朋友的願望,可做的結果往往不是那麼回事。因為家長並沒有真正的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以誠相待。他們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是為了更好的管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聽話。孩子很快識破了這種虛假的平等便會不屑與家長為友。
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為大”、“我的話就是聖旨”等一些錯誤的思想,而是要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把你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將心中的煩惱向你傾訴,將心中快樂與你分享。 2、虛心向孩子學習 我們經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平時在社會上我們是這樣認為、也是這樣做的。可如果說我們和孩子在一起,而老師是孩子,有些家長就接受不了了,會說,“他一個小毛孩,懂什麼?我還要向他學習?”;“平時壓著還直蹦呢,捧著他還不把他捧上天!”這些都是沒有真正平等看待孩子的表現。 現在孩子所接受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以及學到的知識比我們做父母的要多得多,最明顯的就是電腦知識,人家三年級就會做幻燈片了 ,而你現在也未必會做。家長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會更加贏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 3、建立真正的平等 平等不僅存在于大人之間,大人與孩子之間尤其需要平等。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即使是剛剛學步的孩子,也都有這種渴求。 我們成年人在單位上班,別人來找自己辦事或者老同學見面,作為起碼的禮節,我們在打招呼的同時,總會從座位上站起來和來人握握手、倒杯水,然後再談工作、敘友情。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家庭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有的家長想瞭解孩子,或者想知道孩子最近學習如何,就以一種命令的口氣說:“兒子過來,給爸爸說說你最近表現怎麼樣呀?”有的說“小強,過來給媽媽彙報彙報”。完全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口氣和作派,孩子這時候雖然來了,可內心在想:“爸爸媽媽又要挑我的刺了”,“在學校老師批評我的事情可不能讓他們知道”,於是乎,家長想聽到的沒聽到,孩子想說的沒說出口,交流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家長與孩子人格上的平等,是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在孩子犯錯誤時給予寬容,在孩子做事的時候把他當作大人,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016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