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朝妝容,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難怪明星都不敢這樣畫 觀看數:2133 人
女子化妝的愛好自古就有,而要說古代女子妝容的巔峰時期,那肯定是唐朝了。
看到唐代古裝劇中一個精致的妝容是不是很羨慕?
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答案當然是:NO!
唐朝女子的妝容可不像現代那些影視劇中的那樣楚楚動人,美豔至極。
她們畫得太有“特色”了,怎麼個有特色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唐朝的女子非常愛畫濃豔的妝,她們化妝的步驟和現代差不多:
1.敷鉛粉、
2.抹胭脂、
3.畫黛眉、
4.貼花鈿、
5.點面厴、
6.描斜紅、
7.涂唇脂
鉛粉知道嗎?
那可是重金屬,雖然涂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
然而這可嚇不跑愛美的女性,相比之下,果真她們才是巾幗英雄啊!
鉛粉的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但是將臉涂的像白色的牆一樣,厚厚的一層,真是不能理解,這也太白了吧!
王建在《富詞》中這樣描寫女子“卸妝”後的情景:
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
就是說: 洗臉之後的水,已經如泥水一般了,可以想象古代女子的粉妝之厚,對搽粉之執著。
鉛粉用過後,就要抹胭脂了!
這胭脂可是女人的最愛,抹一點就可以提氣色,但這紅紅的一大坨是什麼鬼?
尤其是下面是白得像牆的粉底,配上紅彤彤的”腮”紅,結果就有點弄巧成拙了,看著怪別扭的。
就像這樣
據傳,楊貴妃的腮紅出汗的時候用手帕擦,手帕都會被染紅,是不是有點量太大了?
下面這是她們用的胭脂,你沒看錯,就是胭脂,不是我們用的印泥
這脂也敷完了,接下來就該畫眉了。
唐朝女人最怪異的眉毛就是那個八字眉了,在唐代,眉毛的高低被譽為是身份的象征,
身份越高貴的女人,眉毛會畫的越高,畫的額頭上的那種,被稱為天上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
元稹詩雲“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
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
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發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
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
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然後是貼花鈿,有一種說法是有個貴婦,面頰上有塊斑痕,特點此作為掩飾,眾人覺其妍麗,便競而效之,遂成一時風氣。
花鈿是用什麼做成的呢?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
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
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
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你認為花鈿的作用只是簡單的修飾,那你就錯了。
在那個奔放熱鬧的盛世年代,花鈿的美不在於臉龐上靜止的奪目,而在於舞動中落英繽紛般的性感。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都要歸功於唐朝美人化妝前施上的那一層厚厚的粉底,
於是這“花鈿”與面龐之間,其實是隔著厚厚一層香粉,與其說它貼在人面上,不如說它是貼在一層香粉上。
一個人不可能只僵著一張臉,那面龐還有轉側仰俯的動作,有或嗔或笑的表情變化,花鈿又如何能夠始終服帖,不松動呢?
於是這花鈿便賦予了唐代女人一種特殊的本領,在她們所過之處,隨時掉下小小的花片。
少女的閨房中,會在床前枕畔看到她夜間落下的花鈿;
舞女的狂舞中,易落的花鈿增添了一重迷離恍惚、瑰麗綺豔的氛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那時的舞筵上,隨著舞女們姿影翩翩,急旋曼轉,會有片片花鈿從她們的頭上、面上落下,仿佛回風搖蕩落花……
花鈿完了是面靨,這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也稱“妝靨”。
根據傳說,婦女在臉上注面靨,原來並不是為了妝飾,而是宮廷生活的一種特殊標記。
當一位宮女月事來臨,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難以啟齒時,只要在臉上點上兩個小點即可表意。
“面靨”通常以胭脂點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