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臉,就是你 情緒的累積!一個人就算「漂亮」,也不一定「好看」… 觀看數:661 人
一件很久之前的事,我一直記憶猶新。
多年前,我和一位阿姨走在路上。
一輛電動車從身邊路過,
車燈狠狠地從阿姨的手上刮過去。
阿姨踉蹌了幾步,我連忙扶住她。
那輛電動車劇烈地搖擺了幾下,
然後在前面突然停了下來。
一雙穿著時尚高跟鞋的腳踩在地上。
車主轉過頭來,大聲地罵:
「沒長眼睛啊。怎麼走路的,只會擋路。」
我們明明是在最靠裡面的位置。
更何況,電動車是從身後過來的,
當時左右並無其他車輛與之搶道。
我氣不過,準備跟她理論。
阿姨拉住我,搖搖頭,
低聲說不要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
然後,她抬起頭笑著說:
「小姐,對不起啊。」
那女人居然毫無愧色,
凶狠的說道:
「算你們識相。要不是我沒空,
今天非跟你們好好談談!」
說完,電動車一溜煙兒地揚長而去。
我內心憤懣,覺得阿姨實在有點傻。
我們明明在理,卻硬要吃這個虧。
況且,就算那一時情緒不佳,
也不應該在別人身上發脾氣!
阿姨看著我疑惑的表情,說:
「你年紀還小。
她並不是什麼一時心情不好,
拿人發脾氣。
你看她那張不好看的臉,
一看就不是什麼內心良善的人。
我們何苦要惹這種人,讓自己不開心。」
我更加疑惑。
拋開心中的不快,
客觀地說,那女人其實長得很漂亮,
五官很是精緻。
但是,仔細想想,她雖然漂亮,
一說話嘴角斜吊,眉目之間滿是兇狠,
想來是長期生氣所致,確實不那麼好看。
好看不同於漂亮,
無關外表的精緻與否,
是一種讓人很舒服的內心體驗。
當然,這是我後來才領悟到的。
一個人的臉騙不了人,
那是多少昂貴化妝品都掩蓋不住的。
如果用心觀察,你會發現,
很多心地不善、長期悲苦的人,
即使是對小孩子擺出一張笑臉,
小孩子也會下意識地躲起來,
即使這個孩子平常開朗外向。
但是,當一個人有了一定閱歷之後,
依然會慢慢回歸到兒時,
能容易地對他人做出判斷。
對方過往的情緒,會變得一目了然。
這個階段,
我們逐漸成長為
最優秀而精準的「以貌取人」者。
關於「以貌取人」,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生動案例。
一次,林肯總統面試一位新員工,
後來他沒錄取那位應徵者。
問他原因,他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問的人不懂,又問:
「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
林肯回答:
「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
但四十歲以後的臉是自己決定的。
一個人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情緒心理學中曾提到,
情緒是有外顯功能的,
面部表情是情緒外顯的表現之一。
情緒會通過人的面部流露出來。
同理,通過觀察他人的面部,
我們亦可以推測
他人一時和一世的情緒。
這也正是為什麼,
那麼多偉大的名人,
曾留下那麼多「以貌取人」的名言警句。
席勒曾經說過:
「心靈開朗的人,面孔也是開朗的。」
無獨有偶,
巴爾扎克這樣說:
「心靈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靈。」
人最無法自我欺騙的就是自己的情緒。
情緒總是堂而皇之地走出內心,爬上臉龐。
那些內心猙獰,
常年沉浸在消極情緒中的人,
面容找不出一處平靜素美。
一時情緒的激烈,
我們可以靠著自控力來壓制和克服,
使之顯得不那麼凜冽。
但是,日積月累,情緒在臉上的體現,
卻會逐步隱秘地呈現出來。
雖然,
上天對一個人的外貌只擲一次篩子,
從出生那刻就決定了你是不是一個漂亮的人。
但是,你依然可以決定,
接下來的人生要不要做一個好看的人。
與人交往,
很多人都無意識地選擇
那些面容看起來明亮的人。
那種清澈和美好,
能瞬間點亮別人的情緒。
內心美好良善的人,
即使是面對人生中的各種競爭和壓力,
也不會變得面容猙獰和陰暗。
壓力從來不應該成為一個人
變得不好看的理由,
就連與陌生人接觸,
我們也都傾向於選擇那些「好看」的人。
那些讓你覺得不好看不舒服的人,
遠離是最萬無一失的辦法。
有些人,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不去挑戰那些長期被消極情緒環繞的人,
這是對自己的愛護。
一個不能讓自己變得好看的人,
是對自己不負責且無能的人。
他不能很好地排遣自己內心的情緒,
無法進行情緒轉換,這是無能之一。
他不能改善給自己帶來不良情緒的處境,
難以從根源上給予自己良好積極的心態,
這是無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