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大腸癌」每半小時多一人!培養「三習慣」息肉、癌症就不來 觀看數:9716 人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癌更是當中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蟬連榜首更已長達八年,平均每34分鐘就會增加一名大腸癌患者。大腸癌愈早發現,治癒存活的機率愈大,偏偏有三成的民眾,在驗出糞便中有潛血反應之後,卻沒有做大腸鏡繼續追蹤,恐怕會讓病情因此延誤。以為自己沒那麼倒楣、癌症不可能找上門嗎?事實上,腫瘤細胞可能正潛伏在你的身上!
◆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因為早期大腸癌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根據統計,大腸癌篩檢發現的個案,94%還在癌前病變或早期,幾乎完全治癒。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三成民眾,就算糞便潛血結果是陽性,也不肯做大腸鏡。這樣可能會造成病情延誤,因為根據估算,即使是沒有症狀的篩檢陽性民眾,2個中就有1個可能是癌前病變或大腸癌。一般建議,可先做糞便潛血篩檢大腸有無息肉或癌症病灶,因為大腸息肉或大腸癌可能造成出血,因此糞便可驗出微量的血,再做大腸鏡檢查。但民眾醫從性不高,因為怕做大腸鏡,這個是大腸癌防治最難的部分,需要民眾主動配合
整個大腸,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全長約120到130公分。拉直後,等於一名小學生的身高。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一般的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只伸進腸道檢查約60公分,未涵蓋整個大腸。早年因為病人怕痛,有些醫院未替病人做全大腸鏡,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所以現在不少醫院推出無痛大腸鏡,透過靜脈注射鎮靜劑,讓患者睡著,減少病人怕痛的現像。
選擇全大腸鏡,因為大腸息肉約歷經5到7年發展,尤其是絨毛樣腺瘤,將來癌化可能性較高,息肉能越早切除越好,以免夜長夢多。而全大腸鏡,才能了解全部大腸狀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建議滿50歲一定要做一次全大腸鏡,但之後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做全大腸鏡,沒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低危險族群可以選擇每1~2年做乙狀結腸鏡、每5年做全大腸鏡。至於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人,需要提早且比較密集的監控,最好要諮詢您的醫師,取得更詳細的資訊和建議。
從準確性來看,根據林口長庚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血液檢查的敏感度有95%,專一性有88%。比現有各種檢測都來得好很多。實驗也證實,我們的血液檢測結果和大腸直腸鏡的檢測結果幾乎完全一樣準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包含糞便潛血檢查以及大腸內視鏡檢查,大腸內視鏡的準備過程麻煩、又有麻醉的風險;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不高,過程也麻煩。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費用大幅提高且治療效果差,對大部份的病患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這一項血液檢測技術,能在早期就偵測出大腸直腸癌,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將癌症治療由目前昂貴、棘手的晚期治療,推向較可能治癒的癌症早期階段。
◆飲食與大腸癌
地瓜葉營養價值高、便宜、沒有農藥(因為蟲不愛吃)、醣質營養素又多。科學界跟醫學界一直想找出細胞間如何傳遞訊息,進而發揮複雜而又完美的功能—譬如消化系統如何會選擇哪些食物要被吸收進入血液中,哪些不要它。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或是哪些細胞要被攻擊、破壞,哪些細胞要被保護、滋養,主要靠的就是「醣質營養素」。醣質營養素是一群植物碳水化合物(單醣類)。宇宙約有200種以上的醣類(碳水化合物),但只有8種是人體所必需的。常見的包括:木膠糖、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它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鑰匙。
◆睡眠不足與大腸癌
熬夜副交感神經不會活化,相反的,交感神經會一直亢奮,無法放鬆。緊張的人、交感神經活化,就可能不排便,像上成功嶺的時候很多人會便秘就是因為如此。像空姐睡眠時間亂、工作壓力大、易緊張,交感神經亢奮,常見便秘問題,不但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也會提高乳癌機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qzHNzLTC6Vm5UYE7xw_2A http://healthylives.tw/article/lif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