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性警訊!!!!! 外陰部搔癢發臭摸到「顆粒」,以為「溼疹」其實是「癌腫瘤」!!!!! 觀看數:21917 人
一名95歲獨居老婦人,外陰部冒出疼痛腫塊,且漸漸會滲血,趕緊就醫,經切片檢查,診斷罹患外陰部的惡性腫瘤「佩吉特氏病」,由於年事已高,不宜手術切除腫瘤,放射線治療又因為副作用大而中斷,醫師最後改採「促進免疫反應的外用藥膏」治療腫瘤見效。醫師提醒,病症外觀相當類似溼疹,常被誤診。
該名婦人在塗抹促進免疫反應的外用藥膏4周後,腫瘤由1公分縮到約0.4公分,病情大為改善。
又稱溼疹樣癌的佩吉特氏病,是好發於停經後婦女乳頭及其周圍皮膚的惡性腫瘤,也有少數長在乳頭以外的部位,偶可見於男性;外陰部的佩吉特氏病相當罕見,發生率僅占所有外陰部癌症中約1%。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王聿農表示,外陰部的佩吉特氏病,可能是陰部附近腺體發源的腺癌細胞,在表皮層水平擴散,症狀多為局部的癢、痛、燒灼感,外觀和溼疹相當類似。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治療外陰部的佩吉特氏病,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王聿農說,因為癌細胞水平擴散特性,不容易完全切除,復發率高達58%,且手術通常要求大面積的表皮切除,嚴重影響外觀及生活品質;放射治療則是手術外主要的替代療法,但常伴隨嚴重的皮膚副作用,如疼痛、溼性脫屑、過敏反應等。
王聿農指出,當以上兩種治療方法都無法執行時,可採取另一個替代療法,塗抹促進免疫反應的外用藥膏,透過激發塗抹部位的免疫反應,促使免疫細胞攻擊病灶;藥膏適應症包括,成人生殖器外部疣、肛門周圍疣和溼性尖疣,多為病毒所引發的良性皮膚疾病。
王聿農說,這種外用藥膏被用於外陰部佩吉特氏病首見於2002年,因副作用輕微且療效不差,至2015年全球已累積63例,依各醫療機構不同用法、用量,治療反應率約5成至8成之間,復發率約19%左右,但目前尚無統一的使用劑量、頻率及用藥期間,沒能被當做首要的治療方式。
醫師提醒,若溼疹治療一個月後症狀未見改善,務必盡速請專業醫師診治;另外,雖然佩吉特氏病被歸在惡性腫瘤,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對症治療,仍有痊癒機會。
以下附上香港醫師對女性嗰種惡性腫瘤的說明!!
新聞授權來源 Nownews<\/p>
封面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