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不住的價值觀(深度好文) 觀看數:1188 人
價值觀這東西通常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我們的價值觀突然就被陳列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墓園文化,赤裸裸展覽著一個群體的價值觀。
我們的墓園,一般都建在遠離城鎮的地方。我們看重什麼,就給逝者送去什麼。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想起那年在德國的一個美麗小鎮下榻,早起遛彎時,突然發現在離我們旅館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一個墓園!同行者頗憤憤,認定被安排住在這裡是遭到了歧視。
吃早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小旅館住滿了本土人士。後來我們才知道,德國的墓園多建在城鎮的“黃金地段”,他們不怕“鬼”,願意與死人朝夕相處。
他們的墓園好美呀!有根的、無根的鮮花觸目皆是;高大茁壯的蘋果樹結滿了累累果實;在蘋果樹下,是一條條原木長凳,那長凳邊緣的幽幽亮光,是常年光顧這裡的人們弄出來的可愛“包漿”。
我想,大概惟有對同類充滿深度好感的人,才可能將墓園當成百遊不厭的花園吧?徜徉在這樣的墓園裡,我沒有恐懼的感覺,相反,這裡靜謐、安適的氛圍,竟讓我生出戀戀不捨之情。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是唯一一個在這墓園裡留影的人。那張照片,至今都是我的最愛。
據說猶太人去墓園祭奠的時候,一定要帶上幾本書,因為他們相信,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逝者就會從墳墓裡出來看書。這個民族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傳統儀式:在孩子剛剛懂事的時候,就在書頁上滴一滴蜜,讓孩子去親吻它,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日後要手不釋卷。
從出生到入土,他們眷戀著書、膜拜著書。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我們的教育中,“死亡教育”一直缺位。我曾經為我的學生佈置過一篇《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的作文,惹得一些家長頗不快,他們認為這是個“不吉利”的作文題目。
人們普遍能夠接受的是——敬愛一個人到了極致,就要喊他“萬歲”,即便心裡知道這句祝福語荒唐透頂,那也要喊。
在我們身邊,“死亡”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卻假裝它不存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有位名人,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談人性。談到莊子在他妻子死後“鼓盆而歌”時,他出語驚人:“顯然,莊子把哲學研究得走火入魔了,他連人之常情都悖逆了!”我為莊子一慟!偉大的莊子,悟透了死生之理,超越了俗世悲哀。“鼓盆而歌”,恰是他“以理化情”的最佳明證啊!
多麼可悲——莊子的後人,越來越讀不懂這位極力反對厚葬、快樂地宣稱自己要“以天地為棺槨”的先哲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死,是生之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墓園,是每個生者的最終家園。這兩樣東西不被理解和善待,生命的價值就不可能被認清。
怕死,怕鬼,這就是人們的普遍心態;避談死,遠離鬼,這就是人們的普遍選擇。可是,看看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在鬼鬼祟祟地作著“鬼”的文章呀!
孝子賢孫以焚燒紙錢、紙房、紙車、紙人在人前“秀”孝心;也用這樣的做法拍鬼的馬屁,指望得到它的保佑,也拜託它不要動不動就闖進夢裡來嚇人。
人們跟“鬼”的關係很吊詭。懼著它、躲著它,又哄著它、敬著它。我們想過嗎?一旦我們作古,立馬就變成了這樣一種不尷不尬的討嫌角色。
我們的墓園更像“魔窟”,充滿了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陰森氣息。沒有人願意在這裡安放一條長凳,安放了也不會有人來坐;只有在那個法定假日裡,人們才較著勁兒地抬來被他們萬分看重又打心眼裡“膈應”的五花八門的冥物,燒它個火光沖天,然後轉身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