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眾受困火場,家裡燒成廢墟...好在家長一個「關鍵舉動」,一家五口平安的被救出來!
 

觀看數:2447 人

每天由PTT01為您帶來最新、最有趣、最生活化的即時資訊!吸收網路新知話題就跟喝水一樣,這是每天都應該做的事情。

 


民眾受困火場,家裡燒成廢墟...好在家長一個「關鍵舉動」,一家五口平安的被救出來! 觀看數:2447 人

 

俗話說「水火無情」,不管是人為或自然釀成的災難大多時候都來得讓人措手不及。在台灣除非是在颱風季節,不然不太可能遇到水災,但火災可就不一定了,尤其最近天氣變冷,因使用電暖器等高負荷的電器導致電線走火的悲劇也變得更高,在遇到火災的時候該如何順利脫離困境呢?或許可以看看嘉義消防局第二消防分隊日前在臉書分享了一個例子,直呼多虧家長做了「這個舉動」,才讓一家五口都生存下來。

消防分隊指出,他們凌晨接獲報案,一到場就發現案發的9樓火煙已經竄出,民眾則受困屋內,在窗台大喊救命。他們緊急破入門扉,客廳燃燒大火,迅速射水撲滅。他們探索房門緊閉的房間,發現其中有一間是爸爸帶1個小孩在窗台呼救,另外一間是媽媽帶2個小孩避難,「2大3小順利並平安救出,雖然門外已經是火焰燃燒,房門外門也已經是碳化焦黑,但房內還保持相對無煙安全狀態!」

貼文中指出,多虧民眾採取「關門自救」,才能順利逃生,「在許多火災案例調查中,發現『關門』的動作可以有效阻隔火勢,如果在室內逃不出去,將門關起來,可以將火勢阻隔在外,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消防局也建議,如果起火點在屋內,逃生時可順手把門關上,讓火勢不會竄出,減緩蔓延速度,方便其他樓層逃生。這個基本觀念也希望大家多多推廣,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

其實很多人對於火場逃生都還存在著錯誤的觀念,曾在「TEDxTaipei」和大家分享消防觀念的高雄消防員蔡宗翰就透露,一般人對於火災逃生約有三大錯誤觀念,一是「發生火災時躲到廁所」,二是「發生火災往高樓跑」最後則是「用濕毛巾掩住口鼻逃生」。

蔡宗翰解釋其實多數在火場中罹難者大多都是被濃煙嗆昏後死亡而非直接被火燒死,因此在火災現場「濃煙」其實比火還要可怕,很多人以為火災時躲在有水的浴室是安全的選擇,但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那些浴室的門大多都是塑膠門,遇到熱就會融化,加上沒有對外窗,躲在裡面反而容易遭到濃煙攻擊導致窒息死亡。

而在火場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如何逃生」,而是「如何求生」,因此遇到火災時你要考慮的不是應該要逃到哪去,而是怎麼做才能增加自己活下來的機率。

蔡宗翰再次強調濃煙是火場最可怕的殺手,所以如果發生火災時應該謹記一個重點,那就是看到「看到小火快逃,看到濃煙關門」,一般來說家裡的大門厚重,多半可以幫助隔絕濃煙的威脅,或許有人認為火災往上跑可以增加存活的機率,但濃煙一秒就可以上升三~五公尺,當你在樓梯逃生時絕對拼不過濃煙上升的速度,且越高樓層濃煙的濃度和溫度都越高,就很可能在樓梯間遭到濃煙侵襲直接窒息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但如果逃生樓梯沒有濃煙密布且安全暢通時,建議直接往樓下逃生。 過去的消防觀念告訴我們在遇到火災時應該要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再壓低身子逃生,但實驗證明濕毛巾跟本無法阻擋濃煙中的有毒氣體和高溫,且根據美國消防協會的實驗發現,當房門外的溫度一百五十度時,若房門是關起來的,房內的溫度僅有二十五度,因此如果火災發生時開門發現發現門外或是向下的樓梯間充滿濃煙,反而關門等待救援會比貿然逃生更有機會存活下來。

來看看演講內容吧!

擁有正確的火場逃生觀念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啊,尤其是人們在遇到災難時容易緊張失措,更應該把正確的逃生方法記在腦海,若不幸遇到危機才能增加自己的存活率喔!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46469172089661&id=429147547155168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民眾受困火場,家裡燒成廢墟...好在家長一個「關鍵舉動」,一家五口平安的被救出來!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