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你的血管從16歲起就悄悄長斑,40歲最危險!簡單4招能清理

 

你的血管從16歲起就悄悄長斑40歲最危險簡單4招能清理大醫論道Vnbsp201708061711本文專家☞胡大一北京大...

 


你的血管從16歲起就悄悄長斑,40歲最危險!簡單4招能清理

本文專家☞

胡大一 北京大學心臟病學系主任,著名心血管病專家

劉德平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王薇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授


很多人討厭臉上長斑,因為會影響自己的美貌。但很多人不知道,最危險的斑塊,其實是血管里的“斑”。

血管上的斑塊,很多醫學專家把粥樣硬化斑塊比作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隱形殺手”,的確,這些比喻十分貼切形象,血管內如果有了斑塊,人體就會時刻處於危險之中。

不僅會加速血管甚至全身的衰老,一旦長在某些特定位置,相當於給大腦等器官裝上了“定時炸彈”。

一個更為可怕的事實是,我們從十五六歲起,血管就開始長斑了!!!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德平

據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德平介紹,每個人從十五六歲起,血管里就開始長斑塊了;到了40歲左右,這些斑塊變得明顯;到60歲還沒有一枚血管斑塊的人屈指可數。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斑塊越多,血管里的垃圾越多

斑塊的分布,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血管里有多少“垃圾”。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質,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這些脂質含量一旦過高,就可能變成血管中的“垃圾”。當垃圾在血管中越堆越多,就會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形成一塊一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最初,這些斑塊通常順著血管縱向分布,如果斑塊越來越大,就會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導致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使血流變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此後,一旦出現誘發因素,比如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變化,形成血栓或引發梗塞。

一般來說,當斑塊生長導致血管狹窄超過50%以上時,就會影響血流,此時應開始進行相應的評估和治療,以防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兩個位置“長斑”最危險

臉上的斑有多難看,跟長斑的位置、大小、顏色深淺等有關,看血管斑塊的危險程度,也和幾個特定因素有關。

長在以下兩個地方的斑塊,一旦造成血管狹窄,尤其危險。

1、心臟冠狀動脈。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冠狀動脈是為心臟提供氧氣和養分的重要血管,一旦因斑塊出現狹窄,心臟功能可能受到影響。長期如此還會增大血栓和心梗的風險。

2、頸動脈。

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通常有一些非特異的癥狀,如頭暈等;有時會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甚至發生腦卒中(腦中風)。頸動脈超聲檢查,是篩查腦卒中的重要手段。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40歲以上的人,只要在以下8個危險因素中佔了3個及以上,就屬高危: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吸煙、酗酒、運動不足、體重超標、房顫。這類人群建議到醫院做頸動脈超聲等檢查,一旦明確有腦卒中,應及時治療。

斑塊形成的三個階段

斑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就像水管里的水垢,形成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大致經過以下三階段。

1、第一階段是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增多。

血液中有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和游離膽固醇。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HDL也稱“好膽固醇”,有助於去除血流中的膽固醇,並儲存於肝臟中以便排出。後三種為“壞膽固醇”,如果在血液中增多,會沉積在動脈壁上。

2、第二階段為血管壁增厚。

血管內膜如果在炎症、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下受損,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就會乘虛而入,滲入到血管壁內。此時,吞噬細胞與壞膽固醇結合形成“泡沫細胞”,繼而吸引一些炎性細胞,加速泡沫細胞的聚集。

3、第三階段為斑塊形成。

“泡沫細胞”的聚集再加上其他細胞,以及修復因素的參與,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向血管內凸出。斑塊逐漸增大,導致血管變窄。這些斑塊會讓局部血管壁變得僵硬,導致血管擴張和收縮能力受阻,血流量隨之降低。隨著時間延長,鈣鹽也會沉積在斑塊里,形成鈣化。

防斑塊,先控血脂

血脂偏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增高,與斑塊形成有密切關係。預防和控制血管中斑塊的形成和發展,用下面的“血管祛斑法”控好血脂很重要。

1、戒煙

吸煙會讓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進入血管,影響體內脂肪代謝,升高血脂。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吸煙作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可逆的。

停止吸煙,危險程度會迅速下降。戒煙一年後,危險程度可降低50%,甚至與不吸煙者相當。

此外,戒煙還能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一年後可增至不吸煙者水平。

因此,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努力戒煙,並盡量避免吸二手煙。

2、每天吃一兩粗糧

吃太多的主食和甜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推薦每日主食攝入量為250~400克,其中最好有50克以上粗糧(燕麥、小米等),中等大小的水果每天可吃1~2個。

3、少吃或不吃夜宵

進食後,胃腸蠕動增強,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腸部,此時,流向頭部、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

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如果食物沒有充分消化就睡覺,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會增加誘發腦卒中、冠心病等的風險。

上海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醫師郭冀珍是許多人的“長壽顧問”,她從不吃夜宵,一般睡前2~3小時就不吃東西了。這個方法也適合推薦給大多數人,有助控制血脂。

4、能動則動

久坐不動也是引起高血脂和血管斑塊的一大殺手。建議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運動。如果上班需要久坐,最好每1~2個小時起身走動一下,伸個懶腰、動動胳膊腿。

工作時可一邊思考問題,一邊原地活動四肢,比如:

轉腳踝、抬腳跟、翹腳尖等,每個動作堅持30秒以上,促進小腿的肌肉群收縮;

還可緩慢抬起膝關節,盡量往胸部靠近,以鍛煉大腿肌肉群;

或者像騎自行車那樣原地踩踏,並適當拍打、按摩腿部。

此外,買個握力球(也叫減壓球)等經常捏一捏,也有益處。每次捏20次左右,可使上肢的肌肉群協調活動,在促進上肢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的同時,還能活動關節,增強心臟收縮力,並有利於鎮靜和舒緩心情。

當然,如果已經明確血管有嚴重斑塊或其他心腦血管問題,需要及時遵醫囑治療。

特別提醒:“抗動脈粥樣硬化葯”他汀不宜用大劑量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指出,他汀是“抗動脈粥樣硬化葯”,但不宜用大劑量,不需要大劑量,絕大多數需用他汀的患者無需用大劑量,他汀的所有副作用都與劑量過大相關。用大劑量對中國患者的傷害更多、更大、更重。

1、他汀 — 第一個降低總死亡率的藥物。

人類研發通過降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國動脈粥樣硬化的漫長征程中,找到的第一個降低總死亡率的藥物是他汀。證據源於1994年公布的北歐完成的前瞻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4S,使用的是中小劑量辛伐他汀。

2、他汀的作用機制 — 穩定斑塊。

他汀應定位為“抗動脈粥樣硬化葯”;它通過降LDL-C實現的最實在的效果是穩定斑塊,延緩斑塊進展,甚至逆轉斑塊。

3、哪些人需用他汀?

(1)己患過ASCVD的病人,應將LDL-C降至1.8mmol/L以下;

(2)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降至2.6mmol/L以下;

(3)6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再加上以下危險因素:吸煙、微量白蛋白尿、頸動脈有粥樣硬化斑塊等,應將LDL-C降至2.6mmol/L以下;

(4)慢性腎病(終末期腎病除外),慢性腎病患者是ASCVD的高危患者,用他汀既必要,也安全。

4、絕大多數需用他汀的患者無需用大劑量

他汀不宜用大劑量,不需要大劑量,絕大多數需用他汀的患者無需用大劑量,他汀的所有副作用都與劑量過大相關。用大劑量對中國患者的傷害更多、更大、更重。

用同等劑量他汀,中國患者不良反應是歐洲患者的十倍,而且程度更重。他汀劑量翻倍,降LDL-C的療效僅增6%。美國的阿托伐他汀10mg與80mg等價,中國的80mg是10mg價格的8倍。

姿勢:中國人群膽固醇水平及變化趨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授王薇在2016年第二屆“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的演講中指出,

2015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對2002年和2010年全國性調查進行了比較,兩次調查都覆蓋31個省市的18歲以上城市和農村人群,調查樣本分別為近5萬和9萬餘例。結果顯示,2002年男、女兩性平均膽固醇水平分別為3.81mmol/L和3.82mmol/L,而2010年男、女平均膽固醇水平分別上升至4.06mmol/L和4.03mmol/L。

來自阜外醫院的針對我國中年人群(9組人群,35~59歲)的研究也同樣顯示,血清膽固醇升高(≥200 mg/dl)的患病率從1982年的17.6%(男)和19.2%(女)上升至1998年的33.1%(男)和31.7%(女)。

除了以上,王教授還回顧了多項國內外研究,都一致證實了中國人群膽固醇水平不斷上升的事實,並且農村人群膽固醇水平上升幅度更為明顯。

這提示,如果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只注重高危人群而不重視全人群,那麼終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高危個體。這也是早期一級預防所強調的重點,要採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全人群的膽固醇水平的上升趨勢。

與我國人群膽固醇變化形成對比的是,西方國家人群的膽固醇水平近年來呈逐漸下降趨勢。2011年發表於《柳葉刀》的對全球321個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的系統分析顯示,1980-2080-2008年,全球平均膽固醇水平每10年下降<0.1 mmol/L。

IMPACT模型對北京市1984-1999年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超額死亡原因變化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醫療避免了642例死亡的發生,但危險因素,包括膽固醇升高、糖尿病、BMI和吸煙分別造成了1822例超額死亡的發生,其中膽固醇的貢獻最大,佔77%。☯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451083339935645965/





你的血管從16歲起就悄悄長斑40歲最危險簡單4招能清理大醫論道Vnbsp201708061711本文專家☞胡大一北京大...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439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