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在養生?其實你在養病!
|
|||||||||||||||||||||
俗話說得好,養生以不傷為本。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中醫科主任醫師郭誌紅提醒,盲目養生等於養病。不同年齡的人,養生也各有側重點。
我曾有個患者,從三歲到七歲,平均一兩個月發一次高燒。
一問才知道,媽媽把孩子餵得太飽了,幾乎頓頓雞鴨魚肉。大人吃多了都會生病,何況脾胃不足的孩子呢?因為他年紀小不知道節制,所以外受風寒、內傷飲食的情況時有發生。我讓那位母親調整了孩子的飲食,再經中藥調理,孩子的身體很快恢復了,此後都很少發燒生病。
睡前要不要加頓奶,這要看具體情況,胃口好的孩子,餵過奶後,可以踏實睡眠;胃口差的孩子,如睡前餵得飽飽的,脾胃消化起來比較吃力,他怎麼能睡得好呢?自然會出汗、鬧騰;有的孩子還流口水、眼睛閉不上、咬牙,都是脾虛的表現。這樣的情況也常見於三歲以後的孩子,有的父母知道晚上不該給孩子餵奶,但老人堅持睡前加一瓶奶,導致孩子睡不踏實。孩子吃得太飽,胃撐得難受,氣血忙著運化食物,導致無法安睡,久而久之,孩子還會脾氣暴躁。現在多動癥的小孩很常見,他們愛亂動,精力不集中,不能安安靜靜坐下來,還有的面目或眼睛不斷抽動。這種情況很多都和他們的飲食不當有關,有的屬於脾胃虛弱,孩子吃得腹部堵塞,坐著難受才會不斷動彈。
被厚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意思是,乳汁餵多了會損胃,食物吃多了會傷脾;穿得太厚並不好,穿單薄些反而適宜;沒風時要去曬太陽,寒熱要順應天時。
人一生的氣血基礎就在兒童時代奠定,不光飲食穿衣,用藥也要十分慎重。很多家長常給孩子吃一些預防性藥物,很多藥物的成分不利於小孩,尤其是清熱解毒的藥物會對脾胃及身體造成傷害;另外孩子亂吃藥物,氣血還會越來越薄弱。
我診治過一個美籍華人小夥子,他雖人高馬大,但脈象很細,身體也容易感到疲勞。他的飲食習慣很西化,吃肉、吃水果、吃維生素,而他的脾胃差,陽氣不生髮,還吃這麼多難消化的肉類和寒涼的水果,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再加上課業重,睡眠往往不足,家長為了給孩子補身體又給他們吃大量肉蛋奶,導致他們脾胃和氣血大受傷害,脈搏也會又細又弱。
中年人切勿強支撐 人到40歲,臟器都已經平定,也開始逐漸走下坡路,腠理比較疏鬆,頭髮不再有光澤,開始掉落,鬢角也慢慢斑白,身體由盛到衰,喜好坐著,不像青年人好走好動。這還只是前奏,到了50歲才真正進入走下坡路階段,肝氣衰減,膽汁汗液減少,眼睛也開始不明亮了。
老年人別對營養操之過急 如今長壽的老人比過去增加,但健康的老人卻在減少,因為老年人的疾病增長率非常快。老年人氣血衰弱,臟器衰竭,代謝能力非常差,疾病來了難以抵抗,不像年輕人免疫力強。
|

![]()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679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