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名男演員驚傳中度失智,家人棄養竟在深夜街頭「沒穿褲遊蕩」...流落街頭找女兒,警方發現他時已經...真是讓人不勝唏噓! 觀看數:1540 人
知名男演員驚傳中度失智,家人棄養竟在深夜街頭「沒穿褲遊蕩」...流落街頭找女兒,警方發現他時已經...真是讓人不勝唏噓! :
侯傑曾是台語一線小生,2010年曾在電影《艋舺》中,飾演阮經天的父親,不過後來狀況越來越差,2年前他在寒流來襲的夜晚沒穿褲子流浪街頭,經警方調查後才知道他罹患中度失智症,加上糖尿病與多次中風,除了半邊行動不便,還必須包尿布,孤苦無依的他現在只能住在安養院,昔日風采隨著歲月的流逝儼然已完全消失,近日他的好友於真前往探視,侯傑的近況也隨之曝光。
▲侯傑曾是一線小生。
誰能想到,當初台視的台語劇一線小生,如今晚景竟會如此淒涼?
他是侯傑,演出過多部知名戲劇《雨傘緣》、《美國草地人》、《霹靂行動》,
曾是台語一線小生,和向娃、林月雲等女演員都合作過,走的是師奶殺手路線。
他更曾經入圍金鐘獎男配角獎,風光一時。
然而晚年因為罹換中風和中度失智,住進安養院,雖然育有一女,卻因父女間感情失和,失聯多年。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資深台語演員侯傑曾演出多部戲劇,日前更演出大愛戲劇《歡喜做頭家》,
但沒想到前幾日深夜警方竟發現他「沒穿褲子」在只有9度的街頭打轉,路過的民眾也好心找棉褲送他穿,
後來才發現,侯傑目前患有中度失智症,迷路的情況時常發生。
侯傑1月26日被民眾指出在街頭遊蕩,沒有穿褲子茫然地在街上走,他更告訴警方「我要找我弟弟」,
斷斷續續的話語,表達的不是很清楚,一位好心的婦人見狀,趕緊回家找褲子給他穿。
經調查,才發現他是資深藝人侯傑,目前住在安養院,因為患有失智症,已經多次走失,
這次他則為了要尋找失聯的女兒,才會1個人出門。
老人養護中心院長李椿澤:
「他一直想要去找他女兒,一有機會就想跑出去找女兒,上次是家屬來,家屬要出去的時候,(侯傑)就跑出去了。」
藝人侯傑:「我女兒失聯了,(去找過他幾次)2次,(去哪邊找)花蓮。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甚至說到忍不住哽咽。 一位資深老藝人,晚景卻如此悽涼,實在讓人不禁唏噓啊!
翻攝自大愛
侯傑是知名的演員,據悉患有失智症後,家人不太搭理,目前至在安養中心,但是有多次走失的紀錄。
現在生活無法自理,因為多次中風甚至需要包尿布、連手腳的活動都不太方便。
翻攝自大愛
他在去年農曆年開始病況加重,但是他和養護中心的人員相處融洽、互動良好。
侯傑除了弟弟,其實還有一名女兒,但婦女2人已將近10年沒有聯絡,
所以侯傑的養護費是由社會局與慈濟共同分擔,看了真是讓人不勝唏噓。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認識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07年8月30日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計(2018年至2065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7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3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8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4年失智人口逾89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未來的47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36人**;每4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著,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一.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份患者都是屬於這類型,其中又以下列三者最常見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 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醫生透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判斷,主要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臨床病程約8-10年。 (2)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不合常理的行為舉動;或是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
(3)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為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此外則會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發生,平均好發年齡七十歲以後。 (4) 其他還有像是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等所造成的失智症。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 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醫生透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判斷,主要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臨床病程約8-10年。 (2)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不合常理的行為舉動;或是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 (3)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為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此外則會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發生,平均好發年齡七十歲以後。 (4) 其他還有像是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等所造成的失智症。 |
二.血管性失智症
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一般有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小血管性失智症。中風之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5%的病人會有失智症狀,追蹤其五年,得失智症的機會約25%。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
常見臨床特徵:(1) 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2) 尿失禁(3)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4) 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常見臨床特徵:(1)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2)尿失禁(3)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4)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1) 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 (2) 尿失禁 (3) 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 (4) 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
三.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所造成,經過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可以恢復,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有: |
(1) 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2) 顱內病灶: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 (3) 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 (4)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 (5) 中毒:因藥物、酗酒等。 (6) 其他 |
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就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在現今預防失智症的研究中,多數以阿茲海默症為主,而隨著失智症研究不斷的進展,我們也越來越瞭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因子。
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趨吉( 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多運動】
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建議:
維持每週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多動腦】 |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儲存腦本】。
建議: |
(1) | 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 |
(2) | 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打麻將 |
(3) | 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 |
(4) | 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 |
【多社會互動】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建議:
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採地中海型飲食】
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1) 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維生素C、E及 B群)
(2) 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
(3) 多攝取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魚類)
(4) 不建議喝酒;有飲酒習慣者可飲用適量葡萄酒,但切勿過量。
【維持健康體重】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 ﹤18)失智風險亦提高。
建議:
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老年人不宜過瘦。
※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避凶)
【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許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建議:
及早調整飲食、運動,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
建議:
騎單車或機車時應戴安全帽,並避免其他頭部受傷之機會。
【抽菸】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建議:
立即戒菸,可尋求戒菸門診協助。
【憂鬱】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建議:
以運動、靜坐、瑜珈等方式釋放壓力,並學習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接受自己、家人及同事的不完美。憂鬱症患者宜定期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