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有這四個壞習慣,父母絕對不能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 觀看數:169 人
教育家葉聖陶說: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
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好習慣如此,壞習慣更是這樣的。
有些壞習慣,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就會“污染”孩子的內心,
抑制孩子潛能的表達,成為孩子性格中的弱點,
對他整個人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孩子有這四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
無視別人說的話
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
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
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
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
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
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
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
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
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
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
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
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
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
當五歲的沫沫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
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復要求他做事的話,
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
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
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
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
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無視規則
朋友的兒子是一個常常秉承“能動手就不瞎嚷嚷”原則的熊孩子。
一會打了那個,一會抓了這個;
吃飯時間不吃飯,睡覺時間不睡覺,
毫無規則感可言,弄得她整天心力交瘁,
只顧著為此和學校打交道。
簡單的是非對錯,應有的禮貌教養,
應遵的道德底線,得守的規矩原則,
絕對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課。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孩子很少有不熊的,他們好奇心強,大多頑皮愛動,
這是天性使然,所以熊孩子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藐視甚至無視規則的熊孩子,
因為無視,所以不遵守規則,
所以把規則當兒戲,百無禁忌,隨心所欲,
不受道德約束,甚至衝破法律底線。
小時候無視規則,也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但等他走入社會,他才會發現外面不會有人對他寬容給他諒解。
一個無視規則的人,輕則不受歡迎,
諸多責難,重則處處碰壁、甚至鋃鐺入獄。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3歲半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
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
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遲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
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
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
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
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有一次小新要帶著氫氣球進地鐵,
被保安攔下來了,小傢伙不樂意偏要帶進去。
我開始鄭重的給他解釋帶氣球坐地鐵的潛在危害。
“我保證能拿好我的氣球,不讓它亂跑也不可以嗎?”
“萬一你拿不好呢?一旦氣球飛了,造成了危害,
那個損失將是很大的,甚至會危及別人的生命。
氣球和生命,哪個重要?”
這樣的大道理,他不一定聽的明白,
但是,我說話的時候的語氣和表情能讓他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
從此以後,不用我說,他坐地鐵的時候再也沒有帶過氣球,
過安檢的時候也尤其乖,每次都主動幫我把背包放上傳送帶。
如果我當時沒有堅決的站在規則這一邊,
而是抱著僥倖心理幫他求情,又或者抱怨安檢人員什麼的,
就會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
規則是可以不遵守,起碼是可以挑戰的。
所以,教會孩子遵守規則,往往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不如意就鬧
領居小澤媽媽經常苦惱的說,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實在是頭疼。
比如在商場裡已經選一個他喜歡的玩具,
但是他看到了另一個喜歡的玩具也想要,拉著手非要買下來。
和他商量,只能選其中一個,否則就什麼都別買了。
他就開始坐在地上又哭又鬧,大聲叫著說:“不行,不給買我就不走。”
商場人那麼多人看著,連保安都引過來了......媽媽既尷尬又氣憤。
不給買吧,面子上掛不住;
給買吧,害怕他下次還這麼鬧。真是不知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鬧。
這是考驗父母智慧和耐心的時候,
有些脾氣暴躁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動粗,
還有些父母則會無條件地滿足。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面對孩子這個壞習慣,請家長記住這5個字—— “溫柔而堅持”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溫柔而堅持”。
意思是:家長要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堅持,但是要溫柔。
所謂溫柔,就是不要用怒喝、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
家長可以試試抱著孩子,哼唱孩子喜歡的小曲。
這樣,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行為不被接受,
可是情緒被包容和照顧了,幼小的內心就在慢慢成長,而不是被打擊。
做事磨磨蹭蹭
楠楠做事總是磨磨蹭蹭,楠楠媽想著孩子小,沒太在意。
但是孩子現在上一年級了,依然慢吞吞,
別人寫作業花半小時,他能寫兩個小時,讓人頭疼。
孩子做事磨蹭容易養成習慣,
如果小時候不改,到了學齡後就更難糾正!
磨蹭無論是在孩子學習還是生活上,
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各位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不好的習慣。
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首先,家長千萬不能一直催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反過來,不如試著用鼓勵的方式。
你可以在孩子做某件事時,一直鼓勵孩子,督促他完成任務,
比如說孩子在穿衣服的時候,
你可以說:“我相信你能很快的把衣服穿好。”
除此之晚,培養寶寶對時間的認知也很重要。
可以利用鬧鐘、沙漏、計時器等幫助孩子感知、認識時間,
讓孩子能大致明白2分鐘、5分鐘、1小時等時間段究竟是多長,
培養最基礎的時間觀念;
適當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後果,讓他明白磨蹭是要付出代價的,
比如起床、吃早飯磨磨蹭蹭,就要承擔遲到而被老師批評的後果;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可執行的時間計劃表,
讓孩子把日常生活中固定要做的事情規定在各個時間段內完成,
督促孩子提高效率,堅持下去形成一種習慣。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
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
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
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
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
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