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盡的母親節~不是母親的母親節 觀看數:328 人
「寵愛母親,和家人一起溫馨」的電視廣告輪番播放,除了媽媽笑得開心,最好還要有家人相擁的喜悅畫面,似乎全世界都在感謝媽媽,幸福洋溢。但小草從所謂母親節檔期開始,每看到一次這樣的廣告,心就揪了一下…..
那年小草15歲,本身營養不良的他,因為懷孕而顯得更加嬌弱,在學校廁所意外滑倒大量出血,進而被發現懷孕送醫治療,監護人衝到醫院一陣咆哮並要求立刻墮胎,在考量母體健康及胎兒發育狀況,最後沒有保住胎兒。學校後來調查才發現是小草與同學發生性關係,小草後來康復、復學、定期就醫追蹤都好像很穩定。但社工問起當初中止懷孕的想法,小草說:「其實我很想留下那個孩子,這樣至少有人可以陪我。」一陣鼻酸湧上心頭,「但大家都說我沒有錢,我沒有學歷,沒有健康,所以不能養孩子」。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其實,小草的家裡長期失和,經濟條件也不好,小草沒有自信、害羞、怯懦,在家中沒有感到溫暖的她,進而向外尋求情感支持與親密關係。在發現懷孕後一直小心保守秘密,心裡想著至少有「人」可以陪他了,但那天在廁所跌倒,讓他跌出了深遠的痛。
懷孕是誰的事?
小草因為親密關係懷孕、家庭功能不健全、經濟狀況不佳而進行墮胎,這樣的說法似乎對我們一般社會大眾認為合理;因為普遍民眾的認知裡,每次產檢都要按時報到,孕期當中要按婦產權威人士指示服用各式保健品,還有各種內容的媽媽教室,零零總總的任務需要用大量金錢、精神來支應,許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的「準媽媽訓練」,像小草這樣的孩子可以做得到嗎?
深入來說,準媽媽為什麼「應該」要做那麼多的事,以及是否進行墮胎的抉擇思考,可以探究到母體女性自主權與胎兒生命主體的道德論辯,一派認為胎兒沒有主體性,一派認為胎兒與母體各自獨立,折衷者認為依孕期做不同的認定,或許基於哲學和醫學孰是孰非的思考可以留給專家學者,單純以我們最常聽見的「懷孕了不要騎機車」、「懷孕了不要喝冰水」、「懷孕了不要生氣」、「家中有人懷孕就不能敲敲打打」等要求與禁忌,化約來說就是孕婦必須符合社會期待,從自主的女性變為被規範的孕婦,其中包括了行為和經濟條件,否則就是不合格的孕婦,會造就不合格的嬰兒,從我們受孕開始,「不合格」的判準已儼然而生。
不合格的媽媽?
如上的討論已經可以判定小草會是「不合格的孕婦」,但就算小草努力補充營養品,努力做好產檢等等工作,社會依然不會放過他。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不是因為婚姻而產生的孩子,真的就不會得到愛和健康的成長嗎?要是孩子成長過程因為旁人觀感而被傷害扭曲,是不是就是你造成了這個孩子的困境?如同普遍女性會被要求為母則強,孩子大一些就要為成績負責、為健康成長負責、為不作奸犯科負責,於是從「不合格媽媽」開始,接著就會造成「社會問題」。也或許正因為母親難為,母親節廣告才常以小孩感念媽媽「努力辛勤照顧家人」為題。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此篇我們以小草的真實故事來思考小媽媽的心路歷程,從小媽媽的生育自主決定權開始討論,理想家庭組成方式的條件,看見社會對於母職理所當然的牢固框架,而未成年懷孕的議題只是更強烈的突顯:孕婦及胎兒權利主體、個人責任與社會規範衝突的普同性議題,其實這是任何一個孕婦或是家庭都可能會面對,正是因為我們普遍大眾無法清楚做答,當發生在未成年孩子身上時,我們會更加緊張不安,一股腦的要這個孩子立馬想清楚,甚至將標準提升超過一般人的要求。
我們應該可以回歸未成年懷孕發生的本質,看到孩子在家庭、學校、親密關係的處境,不管是否決定要將胎兒產下,我們都應該給予理性多元的思維與實質的支持,鼓勵她們可以勇敢的像一般的新手爸媽請求支援。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