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便出血誤為痔瘡發作 竟是得大腸癌,別忽視身體症狀帶來的警訊 觀看數:1768 人
大便出血誤為痔瘡發作 竟是得大腸癌
大便帶血別急著把矛頭指向痔瘡,當心是罹癌徵兆。南投一名年約80歲賴姓婦女,大便時在廁所看到血,覺得是痔瘡發作,因此不以為意,就這樣持續出血了1年,家人無意中知道這件事,便帶賴女就醫,醫師安排血液生化檢查,發現病人的血紅素僅剩7(正常值約10.9-15.6 g/dl),而大腸鏡檢查時於病人的升結腸處有腫瘤,病理化驗後診斷為升結腸癌。
檢視相片
醫師廖師賢提醒,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並不一定會是痔瘡,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是癌症警訊。(示意圖/資料庫)
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廖師賢表示,痔瘡在肛門附近,因為排便用力擠壓造成靜脈出血,因此顏色鮮紅,血量較大,且血與糞便是分開的;而大腸癌會依腫瘤的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若腫瘤在肛門附近則出血顏色鮮紅,但若腫瘤越往深處,出血的顏色較暗紅,形態較濃稠,可能帶有黏液,甚至有些出血肉眼看不到,不容易被察覺。
廖師賢指出,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並不一定會是痔瘡,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是癌症,如果持續出血或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腹痛、排便形態改變、貧血、體重減輕等,應盡速就醫,別忽視身體症狀帶來的警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廖師賢呼籲民眾,應規律飲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勿暴飲暴食,除了可維持腸道功能,也比較容易察覺排便的狀況。
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1次糞便潛血檢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提醒屆齡50歲、或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安排篩檢,透過癌症篩檢能夠發現潛藏的癌症,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腸癌。當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時,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