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遠 看透 看淡 觀看數:430 人
人生三境界
看遠,才能覽物於胸;
看透,才能洞若觀火;
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但凡傑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懷志,心銳志遠。秦始皇出巡時,所帶侍者、大臣、士兵數千,浩浩蕩蕩,場面恢弘,氣勢磅礴。項羽見之,不為其氣勢所震懾,劍指秦皇,拋出一句語驚九州的話:「吾將取代之!」最終起兵關中,披荊斬棘,攻破秦牆,火燒秦宮。北宋的范仲淹,幼年喪父,貧困落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目標牽引成長,過程充盈人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人才輩出,被人稱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如是評論:袁術,冢中枯骨;袁紹,好謀無斷;劉表,虛名無實;孫策藉父之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由此可見,曹操對當時的形勢洞察得如此透徹,充分體現了他的過人智慧和深謀遠慮。
清朝時期,一次,乾隆皇帝在船上遊覽大江風光。忽然從遠處駛來一艘大船,船上站著很多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而現在社會比之於古代更要紛繁複雜的多。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眼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世事的變化能洞若觀火。
劉邦在蕭何、張良、韓信的輔佐下,終於扭轉局勢,逼迫項羽烏江自刎,統一九州。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留戀於金錢,或束縛於名利,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人生短短數十載,在歷史長河中猶如滄海一粟。所以,人生的真諦應最終歸結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幸福的歸屬感上。這樣才能生於物而又超然物外。
細細想來,這三重境界剛好對應於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時,應該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做一個執著的追夢人。中年時代,在經歷了悲歡離合,人生百態後,應該有一份對世事洞若觀火的睿智。老年時代,在飽經風霜後,就應該有一種「曾經滄海」的淡然,享受美好的夕陽。
此三重境界,形影交錯,亦夢亦境。需反覆思慮,不斷探索,才能衝破重天,駕馭人生。
參考來源:http://www.insightslife.news/show/18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