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成肝癌都跟它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這些草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力比抽菸、紫外線更強 觀看數:2773 人
最新研究發現台灣近8成的肝癌竟與馬兜鈴酸有關。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指出,馬兜鈴酸具腎毒性並且是已知最強的致癌物,調查發現,在台灣約有1/3的民眾曾經使用過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因此提醒肝病患者小心用藥,並呼籲政府採取防範措施,避免肝癌危害。
長庚醫院與新加坡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發現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謝森永主任指出,長庚醫院與新加坡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98個肝癌病人,發現其中76個病人的肝癌,竟然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比率高達78%。這個發現相當的令人驚訝與意外,因為傳統認為肝癌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造成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長庚研究人員接著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分析了全球近1‚400個肝癌,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也廣泛的出現在中國(47%)、韓國(13%)及東南亞國家(56%),但少見於日本(2.7%)、歐洲(1.7%)或北美(4.8%)。以上的結果已發表於今年2017年10月18日出刊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馬兜鈴酸具腎毒性並且是已知最強的致癌物
謝森永主任指出,1990年代就曾經報告過,約100名比利時女性使用了含馬兜鈴酸的草藥作為減重治療後,發生了腎臟衰竭,其中很多人之後又併發了膀胱及泌尿道癌。同時期,巴爾幹半島曾爆發腎臟病流行,後來也證實為是含馬兜鈴酸的草藥造成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2012-2013年,台大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合作團隊,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與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均曾發表了馬兜鈴酸與台灣的泌尿道癌的關聯。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與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合作團隊,更進一步地以小鼠證實,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並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等。
含馬兜鈴酸的植物曾廣泛用作草藥
謝森永主任強調,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具消炎、消腫及止痛療效,曾被廣泛地作為中草藥。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及致癌性,並與泌尿道及膀胱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在台灣及歐美各國,含高量馬兜鈴酸的如青木香、廣防己、關本通、馬兜鈴及天仙籐,已被禁用,然尚有含量較低者(大多屬草藥)還在使用,如朱砂蓮、尋骨風、青香藤、南木香、通城虎、假大薯、淮通、管南香、鼻血雷、白金古欖等。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編按:一般來說,中藥是中醫典籍有記載、經過炮製和處理過的,已經去除植物中某些有毒成分;而一般草藥沒有經過炮製過程去除毒性,品種與別名複雜,實不宜隨便使用。)
台灣大多數的肝癌病人可能曾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有幾個證據顯示,台灣的民眾很多可能有使用過含馬兜鈴酸的草藥:
根據健保署2008年的資料發現,約有1/3的民眾曾經使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在台灣有非常高的腎衰竭(每10萬人口透析人數近40人)及相對高的泌尿道癌(每10萬人口15人)的盛行率。
從台灣的上泌尿道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可找到馬兜鈴酸與基因的複合體。
在台灣的上泌尿道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含很高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高達近8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可能使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反而促成肝癌的發生。因此,希望藉此研究結果提醒肝病患者小心用藥,並呼籲政府採取防範措施。另對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患,建議應定期就醫,並遵從醫師處方,千萬不可誤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