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別再責備孩子搶玩具了,那是成長的信號 觀看數:935 人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搶玩具或被別的小朋友搶過玩具的經歷,大多數父母會認為孩子搶玩具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但今天我要告訴大家,孩子懂得搶玩具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這是孩子物權概念建立的信號,同時這也是孩子提升社交技能的一個機會。
孩子大概在4歲左右時會建立好物權概念的關係,然而實際上孩子從1歲左右的時候,從他和別的小朋友玩玩具那時開始,就已經開始萌生了物權的概念。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是你的?還是共享的?物權概念的確立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標識。孩子知道搶玩具,其實是物權概念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過程。為什麼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愛搶玩具,就是這個原因。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孩子搶玩具並不是壞事,只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這個過程對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十分有好處的。通常孩子在2~2.5歲之間會是一個社交技能突發的高峰期,在搶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將有機會建立簡單的社交技能,比如要求、詢問、交換等。這些簡單的社交技能將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一個重要的標識。
所以,看似簡單的搶玩具,實際上卻是孩子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如果處理得當,孩子將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自信心。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們先來看這樣兩個案例:
案例1:
我的女兒今年3歲半。一天,我給她買了個吹泡泡的玩具,帶她到公園裡與小朋友一起玩。後來突然沖過來一個小男孩,直接把我女兒的泡泡玩具搶走了。女兒呆了一會兒,然後開始哇哇大哭,我該怎麼辦?
首先,父母應觀察孩子是否真的非常受傷和在意這件事情,這個決定了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
當孩子比較在意或很委屈的時候,我們第一步需要安慰孩子,並及時占在孩子的一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們不需要給孩子講太多的道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父母在給孩子做示範的一個過程。父母決不能礙于面子讓孩子自行解決或置之不理,這會給孩子埋下心理陰影。在孩子脆弱的時候,我們應毫無理由地站在他身邊,給他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案例2:
我們家的孩子脾氣特別大,語言發展得比較慢,但是肢體動作發展很快,往往在他搶別人玩具的時候,我根本都來不及阻止。事後我問孩子:什麼總是搶別人的玩具?告訴他要懂得分享,可沒說兩句,這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我該怎麼辦?
孩子脾氣大、語言發展比較緩慢等,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表面現象。當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後,這位媽媽做錯了兩點:一是你首先認定了孩子是不對的;二是看不到孩子的需求。
這位媽媽對孩子所表達的意思,歸根到底是在說:你這樣不對。其實這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是給了孩子一個概念上的負強化。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媽媽應肯定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想要這個玩具的想法。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這個玩具你從來沒有玩過,你是不是想對小朋友說“我可以玩一下嗎”一著急就忘記了呀?
想一想,如果你這樣說,孩子會有什麼反應呢?
當孩子搶玩具時,我們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瞭解孩子搶玩具的根本原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引導孩子。回到文前最先提到的內容上來,看看如何從物權概念方面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
如何用物權概念引導孩子不搶玩具?
1. 教孩子珍惜自己的玩具
每一個孩子都有很多專屬於自己的玩具,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很珍惜和愛護自己的玩具。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起愛護玩具的習慣,這有利於孩子物權概念的建立。
早些年我在早教課上跟孩子互動時,每一次玩玩具時都會有一個“再見歌”。這個“再見歌”家長可以自己來編,只要孩子喜歡就可以。旋律簡單,但要重複地出現,讓孩子有一個結束的儀式性的記憶,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去。放回去這個動作就是告訴孩子,這個物體其實是有它自己被歸屬的一個區域的,那麼這是物權概念第一次建立的一個重要的信號。
2. 告訴孩子有些東西不是你的
在教孩子認識物權概念的過程中,讓孩子認識東西的所屬權歸誰所有這一點很重要。比如,告知孩子這是大家的東西,這是豆豆的東西,這是我的東西。語言儘量簡單,不要去做太多的解釋。
這讓我想起之前我在早教中心上課的時候,常常會跟孩子有這樣的語言重複。剛開始我會覺得小孩子可能不會理解這些。但後來當我嘗試著跟1~3歲的孩子不斷重複這樣的概念時,如“這是老師的東西,要放進櫃子裡,不要帶回家。”慢慢的,孩子們真的會對物權有非常清晰的概念,這個班上的小朋友在上完課後,會把這個東西主動交給我。小一點的寶寶會拉著我的手要讓我打開櫃子門,不停地說“嗯嗯”。他知道了這個東西是我的,讓我放進櫃子裡。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給他建立起這種物權概念,長大以後孩子可能會很少發生硬搶玩具或因此而打人的行為。因為孩子知道,這些東西不是屬於他的,他可能會嘗試用其他方法得到他想要的玩具,比如交換,比如溝通。
3. 隨身給孩子帶上一個玩具
當孩子還沒有建立好物權概念時,為難免會發生與別的小朋友搶玩具的情景,父母帶孩子出門時可以隨身帶上了一個小玩具。當孩子特別喜歡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時,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溝通,用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在交換之前家長一定要先問孩子:“拿這個跟小朋友交換,你願意嗎?”這個過程也是孩子的一個思考的過程,他或許選擇願意或許選擇不願意,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當然,帶上的這個玩具最好是孩子比較喜歡的,用自己珍愛的玩具交換才更有價值,才能讓孩子體驗到物權概念真正的含義。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不斷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一個過程。
總之,孩子搶玩具不是壞事,是孩子內在發展的正常反應,父母應多理解和肯定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才會找到問題的癥結。最後,祝孩子們健康成長!